石家庄第二实验中学是石家庄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前身为河北元氏师范学校,是河北省32所老中师之一,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始建于1947年12月,位于中华千年古县元氏县城内,占地150亩,建筑面积44278平方米,是河北省园林式单位、石家庄市安全和谐校园、石家庄市推普工作先进单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0余名,全部具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是一支敬业乐业的教学团队。学校全部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有计算机专业教室12个,语音教室4个,理、化、生实验和电教设备充足,拥有图书馆、400米标准塑胶操场、学生公寓、礼堂、餐厅等现代化设施,可满足学生学习、生活与体育锻炼的需要。
在6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为基础教育培养优质师资2.8万余名,其中不乏全国、省、市优秀教师和社会各界精英。特别是2011年6月12日,中央电视台、《石家庄日报》第一版分别报道了学校88级7班优秀毕业生、全国模范教师——平山县北冶乡沕沕水小学教师齐吉平的先进事迹,使全校师生深受鼓舞,倍感骄傲! 64年的发展史,既是学校的骄傲和自豪,也为学校未来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根基。
进入新世纪,在师范教育布局结构调整中,2005年经石家庄市教育局批准,学校增设普通高中班,开始了师范教育向基础教育转型的有益尝试。2011年1月,根据省、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布局调整需要,结合目前石家庄市优质高中教育地域布局不均衡的实际,石家庄市教育局领导亲自到学校进行调研论证,确立学校整体转型,改建为石家庄第二实验中学。从2005年开设高中教学班,到现在全面转制高中教育,六年来,在石家庄市教育局的科学决策和正确领导下,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密切配合,探索创新,实现了高中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可以自信地说,石家庄第二实验中学扎实进取,实现了老中师向新高中的成功转型。
坚定信念,凝聚团队合力。站在高中整体建设和科学发展的角度,精心打造坚强团队。从注重形象建设和作风培养入手,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任务,提出不同目标。起始阶段,确定“前瞻跨越,后来居上”的奋斗目标,坚定“凭实力竞争,靠人格立身,以质量兴校,让品牌说话”的信念。通过多种形式,激发旺盛的团队士气,培育良好的精神风貌,凝聚坚强的集体力量,养成严明的组织纪律,创设优越的生活环境,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实现规范的管理目标,培养出一种行则必成、干则必赢的集体意志和良好的群体形象。整个高中折射出一种精神,即勇挑重担、共谋发展的团队精神;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开拓精神,以校为家、无私奉献的主人翁精神。凝聚着一股强大的合力,即良好的育人环境所产生的吸引力,坚强团队所形成的集体向心力,宽厚的人文关怀所产生的强大人格魅力以及学生争先进位的原动力,这种精神和合力是整个高中健康发展的精神支柱。
育人为本,成就学生发展目标。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从2005年开设高中教学班,学校不断探索高中课程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严格教学质量管理,明确教学质量考核,高中教学取得骄人成绩,高考成绩实现了低进高出,展示了学校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深厚的教学功底。在注重高考成绩的同时,学校还非常注重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高中生正处于进入成人的成长期,容易受社会多方面文化思潮影响,学校认为创牌子先从育人抓起,坚持通过正面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充分利用学校优越的教育环境,通过大会教育、课堂调适、心理辅导、主题班会、编写《凡人名言》、评选学习之星、召开家长座谈会以及宣传专栏等多种形式,进行传统道德和先进思想教育,让学生知荣明耻,分辨是非,崇德笃行,健康成长,做到树正气,走正道,成正果。六年的正面教育结出丰硕成果。如今,高中学生能够抵制消极诱惑,守住寒窗寂寞,保持心态平和,活出充实自我。他们洁身自好,遵纪守法,心高志大,勤奋好学,衣着朴实,举止文明,拾金不昧屡见不鲜,助人为乐蔚然成风。六年来,高中生饱满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的学生形象正一代代相传,成为第二实验中学一大亮点。
严谨务实,形成独特教学管理体系。面对学生从初中走向高中后知识难度加大的实际,面对学生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亟待转型,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管理模式。
在实际运行中,学校坚持高中发展是硬道理,学生成才是硬指标。要取得好成绩就得下硬功夫,以向高考接轨为前提,考虑学生实际适度降低难度,放慢速度,让学生在转型期平稳过渡。科学安排学习时间,保证学科教学及作业辅导,规范教学管理,实现计划、进度、作业、教辅、考评五统一。强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扩大课堂教学的知识含量,充分发挥公开课的示范作用、课外辅导的促进作用、教研活动的智囊作用。
在高三迎接高考方面,除了组织月考、统考、质检、模拟等常规考评之外,还与兄弟学校联考联评,通过跨校切磋,在横向比较中客观定位。聘请一线高考专家就高考复习、答卷、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辅导讲座,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增加信心,增加胜算。临近高考之际,实行周测周评,个人复习与保温考试同步进行,逐渐过渡到日测一科,重点点拨,最后进入完全自主复习,迎接高考,实践证明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敬业爱生,建设优秀师资队伍。办好高中,一是生源,二是教师水平,两者相辅相成,最终后者决定前者。因此,学校始终坚持把师资队伍建设当作基础工程来抓。既要求教师发挥自身优势,又要求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实现不同风格、不同理念的自然融合,传统教法与现代手段的有机结合,老成持重与青春活力的完美组合。特别是作为教师主体的中师教师,学校既要求他们充分发挥学历高、基础知识扎实、善于能力开发和个性培养等方面的中师教育优势;又要求他们充分认识基础教育与师范教育的根本区别,对照新课标更新教育观念,转换教学方法,尽快实现角色转型。
在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上,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是注重备课讲授、教研辅导、公开示范、评估研讨全过程,把每一教学环节与自身素质的提高紧密结合在一起,不断梳理知识、优化方法、探索规律、积淀经验。二是参加市教科所举办的各学科培训和高考评析会,让大家站在全市高度,从高考角度审视本学科的教学和考试,及时与高考接轨,实现观念转变、知识更新和能力提高。三是坚持每周作答一套高考题,尽量参加学生月考答卷,亲身感受本学科考试规律,不断探究高考命题走向和发展趋势,从而更多地指导学生。四是不断积累试题,梳理错题,建立自己的小题库。从该校自考到校际联考,实行教考分离,异地评估,换位思考,寻求客观定位。五是实行青年教师拜师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逐渐实现老、中、青教师团结合作促进教学的兴校方略。
六年的高中教育办学实践证明,教师队伍经过几个高考周期的实践历练,一支年龄搭配适当、知识结构合理、富有敬业精神和办学经验、成员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已经形成。几年的高考成绩充分展示了教师队伍的实力和水平。从2005年试办高中至今,连续几年应届毕业生的高考本科上线率近90%,其中本一、本二上线率保持在10%、30%左右,受到市教科所高考分析会多次通报表彰。办学实践充分证明学校具有使一般考生上一类重点大学的实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