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村空巢老人特别多,他们的养老问题和城市的老人一样,应该得到关注。”黄石市政协委员胡道君称。昨日,记者在黄石市政协提案组看到,400余件提案中,有5位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大力发展农村民营养老服务业的提案》。探访: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几成空白“农村哪里有什么养老。”大冶市东风农场管理区东风村二组村民黄珍莲老人说,她今年60岁,身患多种疾病,需常年住院治疗。平时,则由丈夫周庆于照顾。儿子儿媳均在外打工,由于没有技术和学历,收入很低。“其实我们不愁吃穿,就是总觉得身边不热闹。”大冶市灵乡镇73岁的吴作富老人说,人老了,喜欢热闹,但是常年子女不在身边,真怕哪天走了都没人知道。
黄石政协委员胡道君介绍,黄石农村地区有人口180余万,70岁以上老人2.7万,80岁以上老人10232人,100岁以上老人39人,且三分之一以上为空巢老人,有的乡镇空巢老人甚至达80%。黄石市农村人口已明显呈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三化并存”的特点。原因:养老机构不足且资金无保障
近年来,黄石初步建立了以家庭为主、邻里互助、机构支撑、社会参与、政府托底的养老服务体系。据统计,全市共建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活动中心25个,公办养老机构(敬老院、福利院) 共计35家,供养床位2986张,但按100%床位使用率计算,养老覆盖面明显过窄。且敬老院只保证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医疗、康复、心理、精神、护理基本是空白。
农工党黄石市委员会提交的《关于大力发展农村民营养老服务业的提案》称,从调研情况来看,目前黄石市的3家民营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理念较落后,服务内容交简单,服务设施不健全。房间无单独的卫生间、食堂设计不科学,均没有医疗、康复中心,更没有心理及精神护理。且服务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基本都是40—60岁的农民,没有受过正规的岗前培训,更无专业老年护养知识。
另外,民营养老机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一般都是几个老板出资建成,不是按时按量筹资,资金链时有断裂,运营缺乏保障。建议:养老服务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
胡道君建议,首先,黄石每个中心镇要规划建设一个养老机构,并将运行管理工作经费全部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在集体经济条件好的行政村建立80—150平方米、符合“四厅一厨”标准的老年人活动场所。并积极利用各村祠堂,建设老年活动室和文化活动室。
其次,应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和合作机制,在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资金支持等方面对乡镇福利院提供帮助,不断提高农村养老功能。再次,需拓宽农村养老资金渠道,农村可以依法将未承包的集体所有的部分土地、山林、水面、滩涂等作为养老基地,收益供老年人养老。
而农工委员会则在提案中建议,现代农村养老服务既要老有所养,也要老有所乐、老有所娱、老有所安、老有健康。要拓展服务的内涵,增加文化、体育、娱乐、康复、医疗、护理、保健等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和品质。
同时,各级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应重点向农村倾斜。鼓励城市资金、资产和资源投向农村养老服务。全面建立70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制度,每人每月200—300元;建立农村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制度,对符合标准的农村民营养老服务中心给予一次性3—5万元建设补贴,每年给予1—2万元运营补贴;落实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