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佛山是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自然遗产、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七顶国家级桂冠”的景区,以其生物多样性特点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特征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单。同时正在积极申报“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与“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等荣誉称号。 2014年6月23日,金佛山风景区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景区位于神秘的北纬30°附近,重庆市南川区境内,大娄山脉北部,面积1300平方千米,景区面积441平方千米,最高峰海拨2238米,“金佛何崔嵬,飘渺云霞间”是对金佛山最美好的写照,每当夏秋晚晴,落日斜晖把层层山崖映染得金碧辉煌,如一尊金身大佛交射出万道霞光,异常壮观而美丽,“金佛山”因此而得名;同时也是国家级自然遗产。被誉为“东方的阿尔卑斯山”。金佛山是镶嵌在祖国西南的一颗绿色宝石,有“天然植物陈列馆”之称,在山中25万亩原始常绿林中,萃集着237科2997种植物。景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貌,品种繁多的珍稀动植物,雄险怪奇的岩体造型,神秘幽深的洞宫地府,变幻莫测的气象景观和名刹古寺遗迹而与“峨眉山、青城山、缙云山”荣列巴蜀四大名山。
五大特色
典型喀斯特台原
金佛山喀斯特是世界台原喀斯特的典范,顶部为波状起伏的古夷平面,台原周边的两级圈闭陡崖雄伟壮丽,一级陡崖和二级陡崖周长分别为50公里和60公里,高差150~500米,是金佛山喀斯特提名地和缓冲区的边界。
古老高海拔洞穴系统
金佛山顶部1800~2100米高程,发育有3个巨大而古老的高海拔地下河洞穴系统(古佛洞—仙女洞—灵官洞—燕子洞洞穴系统、金佛洞—羊子洞洞穴系统、观音洞洞穴系统),探测长度大于25公里,洞宽20~120米,高10~80米,已测洞穴沉积物早于380万年。洞体规模巨大、形成时代久远、发育层次清晰,反映了金佛山地区水文地质和古喀斯特地貌演化环境的重大变迁。
多彩地表喀斯特景观
地质构造运动形成了溶丘洼地、落水洞、穿洞、石林、岩柱、瀑布、峡谷、悬谷、单面山等喀斯特地貌景观,并伴有冰雪、雾凇、云海、日出、佛光等自然天象景观,具有超乎寻常的自然美。
丰富生物多样性
金佛山地处中亚热带,是我国西南地区罕见的生物基因库,是同纬度喀斯特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濒危、特有、模式及孑遗物种保存较好且成片分布,如著名的银杉、珙桐、金佛山兰、白颊黑叶猴、金佛山拟小鲵等,构成了罕见的生物多样性景观。
悠久熬硝历史文化
洞穴系统中的沉积物含有丰富的硫酸盐和硝酸盐,使得密集的洞穴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采硝工场之一。熬硝历史可追溯到700多年前,为中国火药制造及早期化学工业发展提供了证据之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