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吃--羊杂碎T

家乡区县: 陕西省佳县

      榆林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烹调经验,有许多佐餐佳品受人喜爱,逐步形成了诸多的地方风味小吃。其中有绥德式的油旋、清涧的煎饼、镇川的干烙,、定边的养面饸饹等,特别值得品尝的是羊杂碎。羊杂碎(也称羊杂烩),是由羊的血、心、肝、肺、肠、肚等混合烩制而成,故得此名。羊杀后其内脏均以副产品处理,因此,也有“羊下水”的俗称。榆林自古以来以农牧业为主,牛羊成群,牛羊“下水”丰富。但是,早先榆林人并不吃羊杂碎,人们杀了羊后,羊肉留下,肠肠肚肚、头蹄杂碎都喂了狗。有一回,一家财主杀羊待客,羊杂碎太多,狗吃不完,便让长工扔掉。长工觉得可惜,便送给一家穷人,穷人经过加工,烩制的羊杂碎香飘十里。从此,羊杂碎这道菜在榆林出现了。羊杂碎贵在杂和碎。因此,羊的头蹄下水,心肝肚肺都要。制之前,先将烩各部分内脏反复清洗,一副肠肚往往要洗上10多遍,然后在清水中浸泡一夜,取出放人各味调料分别煮熟。出锅后,用刀切成式样不同的小片、块、丝、条,再配些粉丝,杂拌人锅,温火熬烩。食用时,心肝血肺搭配均匀,配上羊脑子,添些鲜辣椒、鲜香菜、葱丝、姜粉、蒜瓣,五味俱全,香味扑鼻。烩制羊杂碎的锅子里咕嘟地叫唤着,好像在招唤顾客。锅中的羊杂碎,形色繁多,肉质各异,汤鲜味美,吊人胃口。在气候偏冷的陕北,羊杂碎即可充饥,还可御冷逐寒,是一种经济实惠的风味小吃。羊杂碎是由羊的心、肝、肺、胃、肠等原料混合烩制的。制作羊杂碎还讲究“三料”、“三汤”、“三味”。“杂碎三料”又分主料和副料,正宗的全羊杂碎之主料(又叫三红)是心、肝、肺,下锅的时候切成碎丁或薄片;三副料(又叫三白)是肠(生油的)、肚(生味的)、头蹄肉(架碗充数的),下锅时要切成细丝和长条。一碗羊杂碎,看的就是主副料全不全。

      “杂碎三汤”有如下说法。青城百姓,居家过日子,买上一副羊的五脏,下锅煮好,连汤带水地热热吃起来,这叫吃“原汤杂碎”,味道体现在鲜美清淡上。怕杂碎有五脏异味的人家是先将洗好羊杂碎锅里氽一下,把汤扔掉,再将杂碎蒸熟切好,重新入锅添水放调料煮一下,盛到碗里,这叫吃“清汤杂碎”。由于是蒸熟的,味没入汤,食者味道全从对杂碎的细嚼慢咽中得。街巷铺点、车站、路口小摊上多是新的杂碎时时不断地往一个大锅里续,一锅汤用文火常熬不换,甚至是这锅汤经营者叫卖几年就熬上几年,汤稠如油,色酽如酱,过往食客买上一碗吃,这叫吃“老汤杂碎”。杂碎酥烂绵软,醇美味存于汤,故经营者最不舍多给食客加汤,烩制之前,先将各部分内脏反复清洗,一副肠肚往往要洗上10多遍,然后在清水中浸泡一夜,取出放人各味调料分别煮熟。出锅后,用刀切成式样不同的小片、块、丝、条,再配些粉丝,杂拌人锅,温火熬烩。食用时,心肝血肺搭配均匀,配上羊脑子,添些鲜辣椒、鲜香菜、葱丝、姜粉、蒜瓣,五味俱全,香味扑鼻。烩制羊杂碎的锅子里咕嘟地叫唤着,好像在招唤顾客。锅中的羊杂碎,形色繁多,肉质各异,汤鲜味美,吊人胃口。在气候偏冷的陕北,羊杂碎即可充饥,还可御冷逐寒,是一种经济实惠的风味小吃。羊杂碎是由羊的心、肝、肺、胃、肠等原料混合烩制的。

      “杂碎三味”说起来简单,凡榆林专卖羊杂碎的饭桌上都有这佐餐三味,即一盘春意葱茏的香菜末儿,一盘红灿灼眼的辣椒面和一盘洁白晶莹的食盐。这是吃羊杂碎万万不能少的的三味调料。食者坐下来,或爱清香爽口的,或喜辛辣热麻,或好咸中得味。总之,可根据自己的口味自行调兑碗中的汤。

      榆林的羊杂碎量大且实惠,走在街上随处可见羊杂碎店铺,这也可以说是榆林的一大特产了 ,在这里旅游观光的人都要尝尝,然后会说“今天可真有口福啊,从来还没有吃过这么好的杂碎呢!”如果可以和玉林特有的油旋(一种火烤的饼)更会是人间的美味。有的游客甚至让店老板无论如何要帮他想办法,让自己可以带几份回去,好让他的家人也尝尝这榆林的杂碎,所以许多店老板就想了办法,给他们打包,把杂碎的左料放在一个袋子里面,然后把材料另装起,这样很方便拿回家的,很好的满足了游客,而且也方便了榆林人的食用,这样即使是在大冬天也不用担心杂碎回家凉了,你只要拿回家用开水一冲就可以享用了。多好多方便的美食啊,如果是外地人想要把美味带回家给家人尝尝,现在已经有包装好的更方便您的携带。

      如今我们一般说的榆林羊杂碎加入了粉条、羊头肉、炸土豆丝(薯条)、炸豆腐条、包菜丝等,多用羊油炸,使得味道更加成熟的鲜美,汤汁十分浓郁。

恺呐(2014-05-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