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滚滚,诉说大辽那些事—辽上京遗址

家乡区县: 内蒙古敖汉旗

辽上京遗址位于赤峰东南郊,是辽代最早建立的都城,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遗址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周长13公里,共分南北十城,主要有皇城、汉城。其中皇城是契丹皇族、贵族的宫殿,周长7公里,汉城呈正方形,是汉人的居住地。上京城南北各有砖塔一座,俗称南塔、北塔。南塔八角7层,高25米;北塔为六角5层,现残存4层,高约10米。辽上京在长达20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辽国军事、政治和经济的中心。中国辽代都城遗址。上京为辽代五京之一。(北纬43°58′东经119°22′)始建于神册三年(918)。号临潢府。是辽圣宗以前的统治中心。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南。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2年勘测、试掘遗址。辽上京由皇城和汉城组成。周长约6400米,城墙均夯土版筑。皇城在北,略呈方形,现存3座城门,城墙上筑马面,城门外有瓮城。大内位于皇城中部,其正中偏北部有前方后圆的毡殿形基址和官衙基址。皇城北部为空旷平坦地带,推测为毡帐区。城东南为官署、府第、庙宇和作坊区。在城内西部发现的窑址,既生产典型辽风格的瓷器,也生产精致的仿定窑白瓷。汉城在南,是汉、渤海、回鹘等族和掠来的工匠居住的地方。其北墙即皇城南墙。现存4门,城墙低矮,城内遗迹大部被白音戈洛河冲毁。辽上京保留了许多游牧风习,具有典型契丹族特色。极注重防御,有完整的城防设施。分为南北城,反映了契丹统治者对被统治民族的防范

在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郊,有一座1000多年前殿宇林立、气势雄宏、面积广阔、街道繁华的城郭。这就是我国古代契丹政权辽王朝的开国皇都-上京遗址。据文献记载,上京是契丹建国之初设立的都城,也是我国古代漠北地区的第一座都城。公元918年正式筑城,名为皇城。公元938年正式改称上京。上京作为辽都共204年,于1120年被金人攻陷,到元初遂废弃。辽上京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周长13.5公里,分南北十城,皇城位北,汉城位南,两城以墙为界。皇城是契丹皇族、贵族的宫殿和衙署所在地,周长7.5公里,现残存城墙市6-10米,宽12-16米。汉城现残存城墙三段,略呈正方形。当初是汉人居住区。上京城南北各有砖塔一座,俗称南塔、北塔。南塔八角7层,高25米;北塔为六角5层,现残存4层,高约10米。辽上京在辽国军事、政治和经济上占有重要地位。

 

高金宝(2015-04-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