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滁州人

家乡区县: 安徽省琅琊区

早在远古时期,先民们就在这片土地上采集耕耘、生息繁衍。考古发现多处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如濮家墩、侯家寨等遗址出土的先民生活使用的原始器具印证着历史年轮。夏商周时期,这里分布着一些部落方国,有钟离国、椒国等。“淮夷”部族经过长期开发和征战,逐步融入中原华夏文明。
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滁地曾是诸侯争霸的分野。吴楚相争,攻战频繁,这里先属吴、越,后属楚,故有“吴头楚尾”之称。公元前559年,楚国令尹子囊率舟师沿滁河打到吴国的棠(今南京六合),当回撤到滁河叫“皋舟之隘”的地方(今南谯区汪郢与全椒县陈浅之间),被埋伏的吴人打得大败。
秦汉一统天下分封郡国,江淮地属九江郡(又曾为淮南国)。在这片历经沧桑的土地上,发现多处秦汉时期的古遗址、古墓葬、古文物,印证着当年车辚辚,马萧萧,旌旗猎猎的铁血场面,民间至今还流传着楚汉相争霸王别姬一路悲歌的故事。定远有虞姬墓遗址,其博物馆内存放的汉画像石在淮河以南绝无仅有。[4]
三国两晋到隋朝

三国两晋时期,滁河称为“涂(chu)水”,今滁州市区一带称为“涂中”。三国时,江淮为魏吴争战之地,境内置县多因战乱而废弛。曹魏在江淮地区的争夺,构成对孙吴都城建邺(今南京)的直接威胁。吴军截涂水(滁河)筑“涂塘”,以水代兵,阻挡魏军。史载东吴与魏交兵,吴赤乌十三年(公元250年),吴王孙权遣兵10万,作堂邑(滁河下游今南京六合)涂塘,水淹北道,以阻魏兵南侵。所谓“涂塘”就是堰滁河水为塘。
两晋之时,“涂中”为江淮军事重地。西晋咸宁五年(279年),晋武帝发六路大军攻吴,派镇东大将军琅琊王司马伷出击“涂中”。翌年2月,吴主孙皓遣使献玺于涂中,“一片降幡出石头”宣告投降。石头城即东吴都城建业(今南京),那时的“涂中”之城镇就是南京的桥头堡了。

我爱火腿爱(2015-04-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