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民歌

家乡区县: 江苏省高邮市

高邮民歌最早的源头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高邮民歌是高邮湖以及里下河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广为流传的民间歌曲,主要有号子、小调、情歌及各种生活、风俗歌谣,儿歌、对歌等,它既有苏南民歌柔婉的特点,又有北方民歌爽朗的气质,节奏婉转轻盈,有着浓郁的里下河水乡风格。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高邮连续举办了31届赛歌会,目前已收集、整理出的高邮民歌接600首。高邮民歌有着与其他地方民歌不同的特点。
高邮民歌共在上海世博会、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第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第二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1957年)、全国文化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60年)、春节联欢晚会、央视七套第二届形象歌曲音乐电视展播(荣获城市类最佳城市歌曲奖)、中国江海文化艺术展示周、京杭大运河(江苏)文艺艺术节、中央电视台七套《乡土》栏、2012央视《我们的节日——中华长歌行》系列节目上亮相、展演和演出。
2007年10月18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授予高邮中国民歌之乡荣誉称号,高邮也因此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中国民歌之乡”。2008年6月14日,高邮民歌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广西、云南、新疆等“民歌重镇”相比,地处苏中里下河地区的高邮民歌似乎鲜为人知。
2010年6月6日,应上海世博会江苏省组委会的邀请,参加世博会江苏省馆活动周的集中排练。据悉,组委会已基本确定高邮民歌《数鸭蛋》为6月13日至6月17日世博会江苏省馆活动周的展演节目。高邮民歌在上海世博会上大放光彩。
高邮民歌的体裁包括号子、小调、风俗歌谣、儿歌及宗教歌曲等类别,内容涉及劳动生产、爱情、风俗等诸多社会生活领域。如号子类里就有车水号子、渔号子、船工号子、搬运号子、挑担号子、夯号子、拉犁号子、薅草号子、抬草号子、鸭蛋号子等,各自体现了不同劳动场合的演唱功能;
小调类中的歌曲则有《串十字》、《月凉西》、《二八佳人》、《攀花郎》、《姐姐花》、《剪剪花》、《麒麟调》、《叠断桥》、《花猫子》、《格当子》、《梨膏糖调》、《四季游春调》、《手扶栏杆调》、《小小刘姐姐》、《黄黄子》、《五句半》、《七字唱》、《倒扳桨》、《打工调》、《高邮西北乡》等,表现了不同时期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内容和丰富的思想感情。高邮民歌的演唱既有“一领众和”、“对歌”的形式,也有间插“对白”、“间白”(如《数鸭蛋》中的“呱呱”和“咦啧啧来”)的问答形式;唱词多口语化,句式以七字四句、七字二三句居多,常用比兴、对照手法;演唱中衬腔(如“咿呀咳子哟啊哟”)、衬词(如“多年哪不打海棠哎啦子鼓来”)运用较多;方言咬字颇具特色,如去(kei)、哥哥(gai)、好虐(nia)、环(kuan)、肥月耷(děa)等,地域色彩非常明显。加上多仄声字,尤显质朴本色。《数鸭蛋》、《高邮西北乡》、《送夫参军》、《做忙号子》、《小小刘姐姐》、《黄黄子》、《望郎》、《秧歌声声》等,都是一些影响较大、深受群众喜爱的代表性歌曲。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humin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60514174.html

萩陌(2014-05-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