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教寺是由教弩台改建,坐落于中国安徽合肥市逍遥津公园旁,原名铁佛寺,又称明教台、曹操点将台。
一、历史沿革
该寺始建于南朝梁时,至隋末,寺院荒废。公元766-779在废墟中掘得铁佛一尊,庐州刺史裴绢上奏朝廷,准奏重建,定名为“明教院”。明代改称“明教寺”。后迭经兴废。至1853年,复毁于战火。光绪年间重建。1937年冬,寺院部分建筑被日军飞机炸毁。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有关部门多次拨款修缮。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明教寺历史悠 久,建筑雄伟。在清代,居合肥城众寺之冠。现存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客堂、寮房等。另位于听松阁西侧的“归西冢”,因葬有颇具神话色彩的一龟一鸡而得名。
二、寺院胜景
明教寺历史悠久,建筑雄伟。在清代,居合肥城众寺之冠。现存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客堂、寮房等。有佛像三十多尊。大雄宝殿飞檐翘角,风铃叮铛,殿脊高耸一巨大锡葫芦,银光闪耀,直刺云天,显示了我国佛教寺院威严庄重的建筑特色。寺内钟鼓齐鸣,梵音缭绕,充满了神奇的宗教色彩。
教弩台上有屋上井、听松阁诸名胜。屋上井在大殿左侧,以井口超出地面屋脊得名,原为魏军汲水用井。晋朝整修,井口石栏刻有“泰始四年殿中司马夏侯胜造”隶书12字,为公元268年遗迹。在石栏沿口可见到23条被汲水纯磨成的深沟,堪为漫长岁月的见证。听松阁在台的东南隅,昔时这里松木成荫,松涛有声,寺僧建阁,取名“听松”,于是有“教弩松荫”之誉,被称为“庐阳八景”之一。由天王殿绕过三只古雅朴拙的大香炉就到达了大雄宝殿,殿门上方悬挂的泥金大匾为赵朴初先生题写,而红墙上的“南无阿弥陀佛”六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则是弘一大师墨宝;殿内两侧是形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塑像,正中则供奉着明教寺的镇寺之宝——五尊由北京请回的佛像。大殿左侧是清道光年间铸造的大钟,钟声悠扬清远,撞击时声音可传遍老城。大殿东面是卧佛殿,后面是地藏殿,东南角为花园,花园虽不大,但却因为屋上井和听松阁两处古迹位于此而极其吸引游人。
三、当今住持
妙安长老,安徽巢湖人,生于1923年,1930年于巢县指南庵出家,1941年于江苏省句容县大宝华山隆昌律寺受具足戒,并于该寺律学院深造两年。1986年担任明教寺住持,兼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安徽省佛教协会会长,合肥市佛教协会会长、安徽省政协常务委员,并同时兼任明教寺、相隐寺、忠庙、西庐寺等数座寺庙方丈。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