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向大家介绍的名人是孟尝。
孟尝,字伯周,是会稽郡上虞县人。他的祖先三代担任郡吏,都在祸乱中守节而死。青少年时努力砥砺自己的节操品行,出仕后在郡中担任户曹史。上虞县有个寡妇极其孝顺地赡养婆婆。婆婆年老寿终正寝,小姑子原先就对她嫌怨猜忌,就诬陷寡妇对供养婆婆感到厌烦,毒死了她的母亲,向县投诉。郡府没有加以考察,就给寡妇结案定罪。孟尝原先知道寡妇的冤情,就将详情告诉太守,但太守没去审理。孟尝在郡府门外哀哭,因而借口有病辞去官职。寡妇最终含冤而死。自此郡中连续两年干旱,怎么对天祷告也没有结果。后来太守殷丹到任,探访询问其中的缘故,孟尝就到府县陈述寡妇被冤枉污蔑的事因。就说:“往昔东海孝妇,感动上天致使大旱“,于公于定国一句话,使得甘霖应时而降。这里应该杀掉那诬告的人,以此来向冤魂道歉,也许冤魂可以获得申冤,季雨可以按照期待而降。”殷丹就听从了孟尝的话,立刻刑戮那个诬告的女子而祭扫寡妇的坟墓,天立刻应时降雨,五谷丰登。
上虞名人——孟尝孟尝后来策对孝廉,被推荐为秀才。朝廷任命他为徐县县令。州府和郡府上书举荐他的才能,升为合浦太守。合浦不生产粮食,但海中出产珍宝。合浦与交阯接壤,常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以前合浦郡的官员多为贪婪污秽之辈,责成人们采集,不知限度,珍珠逐渐徙到交阯界内去了。结果客商不再来了,人和牲畜都没有吃的,穷苦的人饿死在道边。孟尝上任后,革除过去的弊端,访求百姓的疾苦和有利于百姓的事情(兴利除弊)。还不到一年的时间,离开的珠蚌又回到合浦了,老百姓都恢复他们的本业,商人开始来往,货物开始流通,孟尝被称赞为明智如神。
孟尝因病自己上书辞职,朝廷征召他将要返回京师,官吏百姓抓住孟尝的车子恳求他留下。孟尝既然没法走,就坐了乡间百姓的船连夜暗中离去。孟尝回去后隐居在僻野水边,亲自耕田做工。邻县的士人百姓仰慕他的高尚道德,搬来和他住在一起的有一百多家。
桓帝时期,尚书同郡人杨乔上书推荐孟尝说:“臣先后七次上书推荐原合浦太守孟尝,但人微言轻,始终没得到考虑。臣剖心相示,但什么作用也不起。孟尝安于仁爱,弘扬道义,特别醉心于道德,行为高洁脱俗,才干出类拔萃。以前做太守时,移风易俗,改革政治,失去的珍珠又重新回来,饥饿的百姓赖他得以存活。而且南海珍宝很多,财产容易积蓄,他手中掌管的珍宝,价值超过兼金,但孟尝只身一人因病引退,亲自在田间耕作,隐藏起自己的踪迹和风采,不显露自己的华采。他实在是作为羽翼用的大才,而不是腹下背上的绒毛。然而他埋没在荒野之中,好的官爵没他的份,致使国家宝器,被抛弃在沟渠中。再说年岁有限,他已近暮年,而他忠贞的节操,却在圣明的时代长期凋零。臣心里实在伤痛,私下为此流泪。从很远地方弄来的物品被枧为珍奇,士人不同一般被当作宝贵。盘曲腐朽的树能够为天子所用,是由于手下人的雕刻修饰。天子任用士人,应当选拔大家都推重的人。臣以才识短浅的资质,在天子身边奔走驱使,想着建树微不足道的节操,并不敢与同乡暗徇私情,私下受禽息行为的感动,不顾性命推举有才德的人。”孟尝最终也没被起用。七十岁时,他在家中去世。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