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城隍庙是一座著名的道教庙宇。城隍古代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一、历史变迁
1、建于北宋皇佑三年(1051)
2、重修于清同治十年(1871),传为遵照李鸿章意旨仿北京颐和园内戏楼式样建造。古时是演戏娱神之处;整个庙宇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大庙前有旗杆矗立,前方左右两侧有钟楼、鼓楼、牌坊与之对应,山门口有石狮相对。
3、解放前合肥城隍庙主持 张高瓴(高字辈)传度张汝溪(宏字辈)主持城隍庙,文化大革命前张汝溪代主持,龙虎山"宏"字辈道士。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历史的原因城隍庙遭到了严重破坏,仅存山门、戏楼、大殿、娘娘殿、钟鼓楼等建筑。
4、1980-1982年由市文物管理处主持修复。
5、1985年7月12日,合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建筑风格
1、十王殿内供奉道教中掌管人的生死和轮回的十殿阎王和牛头马面二神。十殿阎王分别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古时候,如果信众自知犯下错误,都会叩跪在十位阎王的面前进行忏悔,改过。
2、三皇殿内供奉的"三皇"是指距盘古开天辟地五十五万年来,陆续出现的三位伟大的神只,称为天皇、地皇、人皇。分别是天皇:伏羲;地皇:神农;人皇:黄帝。"三皇"神像端坐在大殿之内,供游客参拜和祭祀。
3、元辰殿,又名"六十甲子殿",奉祀六十甲子神和斗姆元君。斗姆元君具有三头六臂,分别拿着��种法器,为道教女神,又称为"斗母"、"斗姆",尊称为"圆明道母天尊"。
4、龙王殿供奉的是掌管兴云降雨,统领水族的龙王。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四灵之一。古人认为,凡是有水的地方,无论江河湖海,都有龙王驻守。
5、祖师殿是供奉道教的创始人祖天师张道陵及弟子王长和赵升。张陵,道教称张道陵,字辅汉,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创立道教后尊奉黄帝和老子为基本信仰,把信行真道作为修行的主要目标。规定道众的基本义务是奉守道戒,处世原则是清静无为。
三、市场现状
如今的城隍庙市场位于庐阳区安庆路街道辖区,临近长江中路,经营面积10万平方米,占地约150亩,云集个体商户近4000余家,日均客流量5万人次,年交易额30多亿元。主要经营业态有服装纺织、日用百货、玩具纸张、古玩字画等。东南西北面分别与六安路、安庆路、蒙城路、淮河西路相临,地理位置优越。1986年1月在安徽省人民政府规划下建立开业,成为合肥市个私经济的发源地,小商品集散中心,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