圌山之巅

家乡区县: 江苏省丹徒区

圌(chuí )山又名曲山,距江苏镇江市区30公里,雄峙江浒,扼锁大江。传说圌山原名瑞山,秦始皇东巡途经此地,见瑞气升腾,龙骧虎视,秦始皇认为“瑞”有王者之气,怕出圣人来夺其江山,立即传旨将瑞字左边的“王”去掉,用“囗”将余下的“专”框起来,以免王气外泄危及万年江山。于是这座山便叫做“圌山”。

圌山在历史上即为军事重地。唐代以前,圌山为海口。宋代在此建寨,称"圌山寨"。宋建炎三年(1129)九月,名将韩世忠驻守圌山。山下的"韩桥"、"韩阙"、"营里"、"寨下"等地名,山上的韩营、烽火台遗址,都是韩世忠率军驻扎、操练和军事设施的踪迹。明嘉靖年间,在圌山设"游兵厅",派遣"把总"率军镇守。清代改称"圌山关",清道光二十年(1840)始设炮台,分别在大矶头、二矶头架设大炮。炮台在鸦片战争和抗日战争中,曾抗击过外国侵略军。辛亥革命后,北洋军和国民革命军先后派兵驻守圌山。抗日战争期间,谭震林同志曾登临圌山视察。60~7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某部在圌山驻防,建立船厂(4822工厂)。

圌山一峰突兀,五峰并列,五峰即五峰山,又称五尖山,海拔208.7米。五峰山自西南向东北,依次为第三峰、第一峰、第二峰、第四峰、第五峰,层峰峭壁,奇石嶙峋,形势险要。第五峰直插江边,酷似畅饮长江的巨龟,此峰故称为龟山头,海拔76米,有"一夫当天,万夫莫开"之势。清光绪《丹徒县志》称:"舟行其间,仅通一路,矢石可及"。五峰山与隔江30里的三江营遥相呼应,自古为重要关隘,兵家必争之地。《辞海》对圌山的险峻和地位的重要均有描述

花开那夏(2015-04-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