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粑粑是云南官渡的地方特产。用面粉烘制而成,粑粑内含芝麻、花生、核桃等磨细果仁与白糖混合为馅,松软香甜,十分可口。
据官渡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记载,官渡粑粑是昆明地区较具特色的汉族传统饮食习俗,其历史悠久,世代相传,早在清朝年间就享有盛名,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官渡粑粑又称荞麦粑粑,是官渡人最喜爱的面食之一,官渡人几乎家家都会制作。传统官渡粑粑是逢年过节或农闲时节,官渡人在家里烧起松毛火,用新鲜的小麦面粉发酵3至4小时,发酵后加入少许碱面揉至面团表面光滑,把磨细的胡麻用香油调成糊状,加入少许白糖制成胡麻馅,然后把面团摊成直径约12厘米圆饼状,进入松毛火中烧烤大约15分钟即可。每个重约二公两,食用时口感香、脆、甜、蓬松又有嚼关,且带有松毛的清香味,能储藏十多天色味不变。官渡粑粑在老昆明小有名气,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官渡人用背篓背着刚出锅的粑粑在昆明城走街串巷叫卖,很受老昆明人的欢迎。2009年,经昆明市人民政府批准官渡粑粑列入昆明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经历百年的变迁后,现代人在祖辈的技术上,加以改正研制,先后涌现出品种多样的官渡粑粑。
官渡粑粑的品种:胡麻、豆沙、豆米椒盐和光粑粑四种。经过时间的推移官渡粑粑的品种由原来的四种增加为十一种:糊麻花生、豆沙粑粑、酥子粑粑、瓜子花生、豆米粑粑、高粱粑粑、包谷粑粑、光粑粑、荞面粑粑、玫瑰花糊麻、茉莉花花生等。
推荐:官渡古镇的官渡粑粑店家主要是眼镜粑粑、李记、苏记三家,其中眼镜粑粑每天店前都排着长龙,有时甚至把古镇本不宽敞的小道挤得水泄不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