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晒谷场上篝火熊熊燃烧,火星四溅,照亮了半边天,映红了一张张笑脸,人们早已陶醉在禾楼舞那抑扬顿挫的美妙歌声与快乐舞步里,融入了希望的田野上。每个人心中向往幸福生活的那份愿景就像那团红红的火焰在燃烧着、升腾着,永不熄灭。
茂名化州市的禾楼舞喜欢分享
南江河滩竹林边/燃起篝火庆丰年/跳起欢快禾楼舞/幸福生活似蜜甜。南江河滩竹林边/齐欢庆佳节无心睡眠/跳起欢快禾楼舞/大人细佬笑开颜……。随着一曲旋律轻快活泼、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一听就会哼唱、非常亲切的粤语禾楼歌响起,只见化州市那务村一个个村民头戴夸张表情面具,脚穿麻鞋,女的手执稻穗、男的手执镰刀,在宽阔的河滩草地上,伴着歌曲跳起欢快的禾楼舞抒发浓浓劳动情感盛况。
阵阵清凉的风儿吹拂着婆娑绿树摇弋,节奏强劲、粗犷,带着乡野特有的原始纯朴舞步在转动,悦耳动听的歌声回响在空旷的乡村上空,农民经过辛辛苦苦劳作了一季后的丰收喜悦心情,随着欢快舞步在张扬着。
据当地老人回忆,跳禾楼起源于明末清初,流传于化州那务、播扬等地,还有个美丽传说呢:相传古代歌仙刘三妹云游此地,不忍心田野里到处都是害虫侵蚀庄稼,便唱起山歌驱虫,当地青年牛哥见状,也情不自禁的跟着刘三妹唱起了山歌。在一唱一和中,牛哥情窦初开,不知不觉间爱上了善良、漂亮的刘三妹,山歌也唱得更默契、更悦耳。他俩时而合唱时而对唱,眉目传情,美妙动听的歌声回荡在田间地头,不仅驱走了害虫,也催长了庄稼,确保了丰收。村民为纪念歌仙刘三妹,此后在每年农历六、七月夏播完毕,便择日在晒谷场上搭起禾楼,唱禾楼歌,跳禾楼舞。
美丽动人的刘三妹传说,融入了乡民对人神的感激敬仰之情,寄托着仙与人共同战胜灾难保丰收以及男女青年追求纯真爱情的良好愿望,抒发着乡民浓浓的纯朴劳动感情,催开了民间一朵艺术奇葩——禾楼舞。
老人接着介绍,那时跳禾楼舞前,是先要斗歌的。一老一少,老的叫宿佬,幼的叫禾娘。禾娘男扮女装,头上戴个假蟠龙大髻,身穿大红衫,把自己装扮成新娘模样。表演开始,禾娘先登台唱出颠倒黑白、滑稽可笑的“禾楼歌”,亦即大话歌。禾娘唱完后,宿佬便登台与台下观众斗歌,其形式与广西刘三姐对歌类似,考的是宿佬与观众在对歌时的急才。双方要在对方唱完最后一句歌词时接上,否则输者既要被观众耻笑,还要补上一台禾楼舞,因而对歌显得紧张、刺激、热烈、好看,赢得观众阵阵喝彩声与雷鸣掌声。
禾楼舞,在经历了那场人尽皆知的文化浩劫后重见天日,在当地政府新一轮弘扬南江文化热潮中,经过文化部门人员深入基层挖掘、整理、传承与创新,搬上舞台,所到村落的每场演出,深受群众喜爱欢迎。化州禾楼舞不仅在参加茂名市首届民间民俗文艺汇演,获挖掘整理奖和演出奖,还在2006年参加广东第二届国际旅游文化节“岭南民间艺术汇演”获优秀演出奖;2007年入选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依我看来,禾楼舞,不仅舞出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还舞出了劳动人民苦中作乐的乐观主义精神风貌,成为民间艺术的一朵熠熠发光奇葩,在广袤的田野上绽放恒久魅力,为民众送上一台台丰盛的文化大餐。
夜幕低垂,晒谷场上篝火熊熊燃烧,火星四溅,照亮了半边天,映红了一张张笑脸,人们早已陶醉在禾楼舞那抑扬顿挫的美妙歌声与快乐舞步里,融入了希望的田野上。每个人心中向往幸福生活的那份愿景就像那团红红的火焰在燃烧着、升腾着,永不熄灭。
朋友们,如果你有机会到茂名来观光旅游,一定要亲临现场看看这民间舞蹈艺术奇葩禾楼舞哦。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