賨人谷主要景点位于渠县龙潭乡,海拔1200米左右,景色主要包括了水、石、洞、賨人人文历史、山及庙宇等,整个景点植被极好。
賨人陈列馆展出了大量的賨人文物,于是对这个古时有着灿烂文化的川东土著民族有了一定了解,賨人是巴人的一支,古时居住在嘉陵江和渠江两岸,遍及整个川东地区,是川东巴国各族中分布最广泛的民族之一。賨人于商周时期参加武王伐纣登上历史舞台,战国中晚期在川东渠江流域建立部落国家,秦末汉安助汉王刘邦平定三秦,东汉末年至十六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定,賨人向北、向东、向西大规模迁徙,西晋后期賨人李雄于成都建成汉国,至南北朝时期,长期的动乱和多次迁徙,加之僚人的侵占,以独立姿态的賨人已不多见,淡出历史。今天土家族是賨人后裔。
陈列馆附近集中了风景区主要景点,七彩湖的水清澈明亮,如整个景区的眼睛,感觉在望她的同时,不知不觉她的神韵已刻在了心底,深蓝的湖水在这个最冷的季节冒出了热气,一缕缕烟雾随风飘散,当地人告诉我,虽然现在的温度是零下3度,但这湖水却是18度,这湖水冬暖夏凉。湖边远处,就是老龙洞,我们坐上船向老龙洞划去,洞形奇特,洞的空间或高或低或宽或窄,最窄处,仅一叶小舟通过,过最小的洞时,划船人一再叮嘱我们低头身体及手不要伸出船舷外,过了最险处,阴森的溶洞逐渐展示它的威力,听见了淙淙的水流声,却不知水流从何而来要到何去,透过若隐若现的彩灯,各种各样钟乳石悬吊,孩子在一旁一个劲的说好象刹那间看到了魔鬼的嘴巴,它的舌头滴出了冰凉的唾液在我的脸上,孩子一句话把我们逗乐了,洞顶部偶尔掉下的水滴落在脸上,孩子把此与所见到的钟乳石联系在一起突然间发生了想象。走出洞口,豁然开朗,光亮重见,瀑布欢快的冲下溅起一片片浪花,抬头望,蓝天、高山、绿树,出洞口附近,一位老人摆着花生瓜子,微笑的望着每一位出洞口的人。
或许是想从太冷的天气里吸取点热气,我们向火焰山爬去,好不容易到了山顶,山风阵阵吹来,寒气袭人,我们戴上手套,包裹住脸,只露出眼睛和鼻孔,抵御透骨的寒冷小心下山。天色暗了下来,看了几处奇石,其中一块石头记忆尤其深刻,我感觉象一只狗再望着月亮于是取名为“天狗望月”,爱人说她的感觉象是一位伸嘴欲吻弓腰的恋人于是取名为“恋人的吻别”,孩子说他的感觉向是一只狗在立着耳朵听天空打雷的声音于是取名为“聆听者”,我们都在讨论哪个命名最好时,不知不觉中天黑尽了。
明月皎洁,银色的月光静静照着龙华寺庙,那晨钟暮鼓、大雄宝殿、龙王殿隐约可见,寺庙接纳了我们,庙里原来有几个出家人在此修行,但今日只有两人,一位年轻的一位年老的,年轻的叫果成法师。我们吃的饭很简单,就是一个青菜炒饭,山上太冷了,饭还未吃饭,饭已经冰冷了,孩子说,这冷冷的饭吃起来让人想到了在寿司店吃寿司。吃完饭后,我们去看电视,庙里只有一台电视,这个电视只能收中央一台,看了不到半小时,寒冷的山风吹得门窗吱吱响,于是打水洗漱睡觉,睡了一晚上,脚仍是冰凉冰凉的。
第二天下山时,望着这险峻的山,再次想到古时英勇的賨人,仿佛看到了曾经勇猛善战的賨人在刘邦军队里所向披靡的样子,李特父子、鹃冠子、冯绲、王平,一个个英雄形象便又浮现在眼前,这个早在春秋战国便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的古时少数民族,他们的灿烂文化与这里的山水一样得到了很好保护。在我们下山时,有不少游客又开始上山了,在山上的每一个景点都用四种语言标注说明,有中文、英文、日文和韩文,它们静静给游客方便,似乎想告诉我们什么,向世界告诉什么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