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文化艺术节

家乡区县: 徐州市睢宁县

地名由来

相传徐国国君来到邳地,发现有许多短尾鸟,时人统称隹(zhuī)鸟。隹鸟在这里大量繁衍,成为一害。徐国国君听臣子报说,彭祖篯铿曾烹制味道鲜美的雉羹奉献给尧帝,彭祖后代多擅长烹饪隹鸟,可以用这种方法除掉隹害。于是国君封彭祖的一名后代为“除隹重臣”,让他为自己做隹鸟食物,并将这种美食推荐给周王。周王非常喜欢,并到邳国参观,看水上隹鸟飞翔,心情愉悦。目睹隹鸟,目与隹合而成“睢”,由是这条水系便名为“睢水”。
睢水流域在汉初建制为“睢陵县”。后来睢水连年泛滥,人们期盼安宁,于1218年改称睢(suī)宁县,取“睢水安宁”之意。

牛耕图

    牛耕图是在睢宁县双沟镇出土的汉画像石,是徐州汉画像石的精品和代表作,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并印在博物馆的门票上。牛耕图冲破了汉代以贵族生活为主的选材传统,以农家生产活动为题材,在描写农夫呵牛扶犁耕作时,加入了“箪食壶浆”的妇人和车旁的小狗,生活气息十分浓厚,整个画面有静有动,有远有近,布局紧凑合理,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无论从历史研究还是从艺术角度去看,都是弥足珍贵的艺术瑰宝。

铜牛灯

    铜牛灯是国家一级文物,汉代文物的精品。出土于睢宁刘楼的汉代墓穴,为水牛驮灯的形象,由牛身、灯座和灯顶组成。水牛昂首站立,牛体中空,牛背中心有圆洞,上置圆筒至灯座,灯座有顶盖,牛两角作为通道,与顶盖相连,烟可进入两牛角进行水解,起到环保作用。铜牛灯反映了当时铜器加工的工艺水平和人们的环保意识。

儿童画

    从1956年萌芽时算起,睢宁儿童画已有15000余幅作品送到7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获国际各类奖项1300多个,包括外务大臣奖和特别金奖在内获金牌223枚。
1996年底,国家文化部命名睢宁县为“儿童画之乡”,这是全国唯一的一个“儿童画之乡”。国家领导人出访时,又将睢宁儿童画作为礼品,多次赠送外国友人和有关国际组织。

落子舞

    睢宁落子舞是苏北地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流传于徐州东部,尤以睢宁县最为盛行。

2006年,睢宁“落子舞”成为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

方言

    睢宁话属汉语北方官话一方言,具有官话的主要特点,如古入声消失;睢宁话内部差异微小,有与普通话相同(或对应)的大部分声调(4个)、拼音、词汇和语法;与周边方言及普通话差异较小,最接近宿迁方言、徐州方言;同其它汉语方言一样也有向普通话靠陇趋势。

宗教

    睢宁宗教文化流传久远。东汉末年,佛教开始在睢宁流传,下邳国相笮融在今下邳镇城南,建造“浮屠寺”,且寺中有佛塔,即中国有记载的最早宝塔——九镜塔。明代成化年间,宫人徐瑛奉皇后懿旨回乡建造了“羊山寺”,宪宗皇帝赠名“宗善禅寺”。道教于元宋年间传入睢宁,基督教在民国初期流传较广。

指缝里的星空(2015-04-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