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马街古称五马坊,温州旧城古街道之一,东起解放街与公园路相接,西至蝉街与府前街相交,街长四百米,宽十二米,街两侧拥有十四条小巷。相传始于东晋,唐宋沿袭不变,清代改名五马街,一九三四年改名中山路,一九四九年后恢复五马街之名。一九七四年改为沥青路面。一九八四年四月定为温州市标志性购物步行街。
五马街,是温州市最著名的商业街,是温州市的传统商业中心,沿街各类商店鳞次栉比。1999年,被命名为国家级「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2000年到2001年对五马街进行改建,保留了原有的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以及第一百货商店、五味和副食品商场、金三益绸布店、老香山药店、温州酒家等一批老字号。
典故
相传东晋“书圣”王羲之任永嘉郡太守时始有五马坊。
明嘉靖《温州府志》载:“王羲之,山阴人,为永嘉郡守,出乘五马,老幼仰慕,为立五马坊”。
清光绪《永嘉县志》亦载:“王羲之守永嘉,庭列五马,绣鞍金勒,出则控之,故今有五马坊”。
唐宋以来,“五马坊”之名沿袭不变。
宋哲宗时,杨蟠知温州,于城中置三十六坊,内即有五马坊。
至清代,将坊改为街巷,五马坊也改名五马街;同时一分为二,一条称五马直街,即郡治前或谯楼前南北纵向的街道。
民国时期已改称公安路。另一条称五马横街,即东西横贯的五马街。
但王羲之任永嘉郡守一事,并无确凿史料可考;因此对五马坊的由来,又有两说:
一说王羲之曾任会嵇(今绍兴)内史,性喜游览山水;他去官后,遍游东、中诸郡,所以其“游骑”也到过永嘉。永邑人为纪念这位名士,乃立五马坊。
另一说认为五马妨根本不是由王羲之而来,却是“谢灵运为永嘉太守,以五马自随,立五马坊”(见洪庆商《韩文之正》)。
总之,“五马坊”不管是由王或谢而立,其起源已久,且与太守使用五马有关,这点是可以肯定的。
1979年,庆祝第五届全国人大胜利召开的游行队伍经过五马街口,群众欢欣鼓舞。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