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子恢

家乡区县: 福建省新罗区

邓子恢 (1896-1972),又名绍箕,福建龙岩新罗区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农业工作的卓越领导人,是闽西革命根据地和苏区的主要创建者和卓越的领导人之一,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解放后曾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邓子恢同志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道路倾注了毕生精力,被誉为党内的农业、农村工作专家。

邓子恢1896年生于福建,1913年入龙岩中学堂(龙岩一中)学习。

1913年考入龙岩中学。

1917年2月,东渡日本,在东亚补习学校学习,因贫病于1918年4月辍学回国。

在五四运动中受到革命洗礼,创办进步刊物《岩声》,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5年参加革命,是原二十三军起源部队闽西游击队创始人之一。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邓子恢、张鼎丞等同志,以福建省西部永定县的溪南区、上杭县的蛟洋区,以及龙岩县的白土区为重点,领导群众举行了武装暴动,攻打了永定和龙岩县城,并就地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

从1929年到1933年,永定、上杭等县的赤卫团、赤卫队先后上升为主力红军。

1934年,红军主力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邓子恢同志留在南方继续坚持游击战争。闽西南红色游击队又发展为中国工农红军抗日讨蒋军第1、第2、第3、第4、第5、第7支队,其中第4、第5支队发展成为二十三军前身的一部分。

抗日战争爆发后,邓子恢任新四军政治部副主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

1940年春,在粉碎蒋介石第一次反共高潮斗争中,率部取得半塔保卫战的胜利,奠定了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基础、此后,在刘少奇的领导下,担负起领导淮南抗日根据地全部地方工作的重任,在津浦路两侧广大地区任命712个县长,在各县建立起由中共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随后,当选为津浦路东人民抗日联防办事处主任和参议会议长。

1941年1月起,历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四师政委,淮北区党委书记。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书记,华中军区政委、中央临时人民政府主席、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三书记。

建国初期,邓子恢曾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二书记,中南军区第二政委,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历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二书记兼中南军区第二政治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国家计委副主席等职,领导了中南地区的土改和各项民主改革运动。

1953年后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提出了发展农村社会主义经济的正确方针,对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了正确意见,对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提出实行生产责任制的观点等等,受到不公正对待。

1953年起,担任过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八、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文革”期间惨遭迫害,因病1972年12月10日在北京逝世。

1981年3月冤案得到平反,恢复名誉。第八、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邓子恢纪念馆,位于福建省龙岩市东肖镇中心小学内,系利用革命旧址白土桐冈书院设立

的名人专题纪念馆。1987年,利用东肖镇桐冈书院设立了占地面积300平方米的邓子恢纪念馆,大厅正中安放着邓子恢塑像,分为8个展区,展出图片96幅、文物76件。

桐冈书院建于清同治年间,坐北朝南,为一院二厢房土木构平房建筑,占地面积1050平方米。1921年春,邓子恢、陈明、章独奇等在此举办进步读书会"奇山书社"。1923年9月,在此基础上创办闽西第一个宣传马列主义的刊物《岩声》报,对闽西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馆分8个部分展示了邓子恢在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三年游击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立后在农业合化方面所从事的革命实践和重要贡献,对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和农村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和现实指导意义。2001年6月,邓子恢纪念馆被中共龙岩市委宣传部列为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邓子恢纪念馆展出图片120幅、文物85件、展线110米。

邓子恢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农业工作的卓越领导人。

西吧啊(2015-04-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