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复建以来,兴安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经过30年的努力,目前兴安盟已基本形成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技术学校、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相结合的完整的教育体系,并开始进入一个以全日制教育为主体,成人教育为补充,文化知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的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伴随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也不断加大,兴安盟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教学质量和教务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教育环境逐步优化,教育资源积累更加雄厚,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全盟教育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1、教育投入逐步增加
复建30年来,兴安盟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支出力度,教育投入逐年增加。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儿童发展纲要》的深入实施,兴安盟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教育经费投入更是大幅度增加,1980年,全盟教育经费支出仅0.12亿元,到2001年达2.20亿元,2001年至2009年的近9年间,政府用于教育的投入经费就达51.69亿元,占全盟财政支出的15.80%。2009年,全盟教育经费支出达到11.12亿元,是1980年的92.67倍。与此同时,兴安盟中小学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设备配备,学校的布局调整。师资水平的提升工作也是日新月异。2009年,全盟中小学教学校园占地总面积达到1308.85万平方米,学校建筑面积达到127.06万平方米。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246个,占学校总数的83.39%,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190个, 占学校总数的64.41%,音乐器材配备达标学校188个, 占学校总数的63.73%,自然实验仪器达标学校189, 占学校总数的64.07%。全盟中小学现拥有计算机5732台,图书144.16万册,电子图书161.69万册。各类学校师生比为1:9.41,而1980年此比例为1:16.71。2009年兴安盟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已达97.3%以上,职业高中为86.4%,特殊教育为100%,幼儿教育为95.6%。
2、基础教育健康发展
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国民素质教育,其根本宗旨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打下扎实的基础,为全体适龄儿童少年终身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基础教育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基础教育包含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四个学段。针对复建初期的基础教育薄弱,学校规模小、教学质量不高的现状,复建30年来,兴安盟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发展,在各旗县市积极筹备和建设中心幼儿园,不断完善幼儿园的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公办园的骨干示范作用,为幼儿早期教育提供必要条件,使城乡学龄前儿童能够逐步享有良好的保育和教育服务,幼儿入园率不断提高。同时,采取一系列强力举措扩大义务教育范围,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巩固和强化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到2006年,兴安盟按规划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任务。特别是近年来,兴安盟着重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全盟围绕建设高质量、高水平基础教育的目标,通过整合教育资源,规范教育教学,以及大力推行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措施,增加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提高教师待遇,鼓励和支持优秀教师到农村、贫困地区任教,维修改造校舍,建设寄宿制学校,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办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使全盟基础教育校园环境和校舍条件明显改善,师资力量明显增强,优质资源进一步壮大, 九年制义务教育实现再跨越,特殊教育稳步发展,幼儿教育多元化发展,学前儿童受教育人数稳步增长,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加快,基础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截止2009年,全盟有小学206所,在校人数87475人,教职工10824人;普通中学104所,在校生人数75901人,教职工8576人;特殊教育2所,在校人数269人,教职工79人;幼儿教育由1980年的8所发展到322所,在校生人数27118人,教职工1406人。
截止2009年,全盟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100%,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已达到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7.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4.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2008年的57.9%上升到72.15%,全盟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为0。专科以上上线人数达10060人,上线率达94.75%, 高出自治区计划招生录取率31.63个百分点;本科以上上线人数达5415人, 上线率达51%, 高出自治区计划招生录取率4.79个百分点;本一上线人数(不含体育与艺术考生)达1165人,上线率达12.19%, 高出自治区计划招生录取率0.85个百分点;体育艺术类应届本科上线人数达714人,上线率达83.02%。
3、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加快
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提高劳动者的文化、技术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我盟复建初期,在尚无高等教育院校的情况下,中等专业和技工教育一度成为培养专业人才的主流;后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其作为培养专门人才的补充一度受到冷落;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社会对各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作为培养孕育专门、适用职业技能人才摇篮的职业技术教育日益受到青睐。为适应形势,我盟通过科学规划、调整职业教育布局和资源配置,采取多种办学方式有效扩大职业教育的供给,职业教育规模和学校培养能力显著增强,各类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加快。
截止2009年,兴安盟有包括中专、成人中专、职业中学和技工学校在内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学校16所,比1980年增加了10所;教职工达到1119人,比1980年增长6.94倍;在校学生人数达14553人,比1980年增长1.08倍。2009年全盟中等职业学校招收新生8649人,首次突破8000人大关,超额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给我盟7000人的招生任务,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历史性的突破,使职普招生比达到4.6:5.4, 位居全区前列。
4、高等教育、成人教育长足进步
2001年兴安职业技术学院的组建,结束了兴安盟没有普通高等院校的历史;兴安盟的高等教育历经从无到有、既而向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发展。随着国家投入力度的加大,高校基础设施和综合配套能力建设、办学和师资力量、教育规模都得到大大加强。目前,兴安盟普通高校共有教职工554人,在校生人数3435人。到2009年共为全盟各行各业乃至全国各地培养输送各类毕业生4389人,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复建30年,兴安盟实施了以自学为主与集中辅导相结合的成人大、中专学历教育。经过多年的努力,兴安盟的成人教育已形成布局基本合理、专业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学习形式灵活、招生覆盖面广、基本满足城乡求学者需要的成人教育办学体制,为我盟培训了大批的业务素质较强、文化水平较高的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中级技术工人。
截止2009年,兴安盟有各类成人学校6所,其中成人高校1所,在校生3919人,当年毕业生839人。2009年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6200人,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22800人,城镇职工职业技能培训16000人,盟教育局被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和中国成人教育协会评为“2009年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
5、 家庭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热点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近年来,兴安盟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齐抓共管,形成了妇联牵头,教育部门唱主角,民政、卫生、计生、关工委、民主党派、民间组织等多部门、多种社会力量参与的家庭教育工作新格局,初步构建起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家庭教育网络。目前,全盟共建各类家长学校720所,形成了有专家、学者、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教育工作者、离退休老干部等社会各方面力量组成的专兼职教育骨干队伍,在家庭教育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我盟还通过编制家庭教育学习辅导资料、开通家教网站、创建家教工作试点,及经常不断地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等方式,积极推动和加强了家庭教育向深入开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6、地区人口文化素质大幅提高
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显著提升了地区人口受教育水平,兴安盟人口文化素质得到明显改善。到2009年兴安盟平均受教育年限达7.66年,其中男性达7.97年,女性达7.32年。成人识字率(15岁及以上)达94.23%,其中男性达95.51%,女性达92.85。青壮年识字率 (15-50岁)达94.76%,其中男性达96.10%,女性达93.39。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