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陵,位于十三陵中的长陵西北1.5公里,献陵西北约0.5公里,北京昌平天寿山陵内黄山寺二岭南麓,是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和皇后郭氏、王氏、刘氏的合葬陵寝。
一、“雀占鸠巢”
庆陵原为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为自己修建的陵墓,景泰皇帝朱祁钰是明宣宗的儿子,明英宗的弟弟。土木之变后,明英宗被俘,弟弟朱祁钰监国,后被立为皇帝,年号景泰。尊英宗为太上皇,一年之后,英宗被放回,闲居南宫。
景泰八年,景泰皇帝得了一场大病。武清侯石亨等人趁机发动夺门之变,将景泰帝软禁在西内,重新立英宗为帝。不久,景泰帝忧愤而死。英宗废朱祁钰为王,同时将景泰帝在天寿山已经开始施工的陵寝废弃,把景泰帝按亲王的规格葬在了北京西山,未入十三陵。
谁知一百多年过去了,在这块陵寝的遗址上,又建立起了明光宗朱常洛的庆陵。当时由于明光宗朱常洛死的突然(只当了29天的皇帝),加之国力空虚,明光宗的父亲明神宗尚未下葬,更无暇来为自己建陵。于是,建陵的时候也来不及选吉壤、卜寿陵,只得采用了景泰帝的寿陵陵址,把已经被废弃了160多年的明代宗朱祁钰的陵被重新改建,这就是今天的庆陵。《明史·熹宗本纪》载:“九月壬寅,葬贞皇帝于庆陵。”庆龄前院后寝门。
二、建筑布局
庆陵的陵园建筑由神道、陵宫及陵宫外附属建筑三部分组成。神道上建单空石桥一座。近陵处建神功圣德碑亭,亭内竖碑,螭首龟跌,无字。
为顺应地形,方城宝顶与祾恩殿之间相隔一条排水小河。神帛炉两座。第二进院落,前设三座门,内建两柱牌楼门及石供案,案上摆放石质香炉一,驻泰、花瓶各二,方院之后为圆形宝城,在宝城入口处建有方形城台,城台之上建重檐歇山顶明楼。楼内竖圣号碑,上刻“大明光宗贞皇帝之陵”。
明楼后宝城内满填黄土,中央夯筑上小下大的圆柱形体为宝顶,底部直径28米。冢前拦土墙与宝城墙等高,并与宝城城台及两侧墙体围成一个平面近于月牙形的院落——哑巴院,院内有随墙式琉璃照壁。庆陵还有一些附属建筑,如宰牲亭、神厨、神库、祠祭署、神宫监、朝房、果园、榛厂、神马房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