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
2010年底,灰埠镇现辖1个居委会,20个行政村,共184个自然村
1个居委会为:灰埠居委会。
20个行政村为:卢圩、武圳、沙洲、锦洲、锦江、梅湖、花苑、小港、希岭、栎林、荷山、观前、钧山、五里、碧山、山背、铜塘、凤岭、银树、塘下。
空间结构规划充分考虑灰埠镇域现状交通条件、产业布局、村庄分布等特点,规划采用镇村点轴发展战略,在各区域内突出重点,以点带片,连点成轴,形成中心突出、等级分明、分工有序的镇村体系网络。规划灰埠镇域镇村空间布局为"一心一轴一带四区"的结构。
"一心":灰埠镇区。灰埠作为高安市中心城镇核心发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镇区的经济和人口都具有一定的规模,是全镇的核心,发展的重点。
"一轴":镇域城乡发展轴。城乡发展轴以东西向的省道黄付公路为依托,串联凤岭村、银树村、铜塘村、塘下村、荷山村及镇区,并辐射梅湖、碧山、五里、观前等村,成为镇域发展主动脉。
"一带":沿江景观带。郁郁葱葱的锦江两岸,是灰埠境内最美的自然风光,同时,沿江一带大面积肥沃的基本农田,又构成了一副恬静幽美的田园风光画卷。两种景观共同构成了一条沿江景观带。
"四区":城镇核心发展区、卢圩发展片区、铜塘发展片区、五里发展片区。
自然资源
灰埠镇是一块富庶的宝地,境内自然资源丰富。耕地多,山地广,水面阔。全镇森林覆盖率为48%,储材量2.5万立方米。地下资源有铝土矿、高岭土、耐火土、石灰石、大理石、白云石、煤、钻、锑以及金矿。其中白云石蕴藏较为丰富,约在1亿吨左右;其次是铝土矿,储藏量达4100万吨。
现状概括
(1)商贸物流发达
灰埠镇历史悠久,镇区自古以来商贸发达。灰埠镇商贸园区市场目前已形成了门类齐全、批发零售、集日、常日不间断的各类商品交易活动地,交易量较大,市场氛围浓厚。灰埠物流业发展迅速,先后有永城汽运等22家汽运公司入驻灰埠,物流业务遍布全国各地。同时,灰埠是江西省重要的棉花集中心。
(2)劳动力资源充足
灰埠镇在高安市内人口总量排名第一,2010年底,灰埠镇域总人口51279人,其中户籍人口达到48225人,约占高安总人口的5.9%,其中灰埠镇拥有劳动力资源近3.2万余人,在全省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本地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为灰埠未来的大发展奠定了较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3)同级比较优势明显
从2009年高安市域各镇、街、管委会经济对比分析来看,灰埠镇社会经济在24个镇、街、管委会中位居前列。农业生产总值位列第二,仅次于新街镇,工业总产值位列第四,耕地面积位列第一。通过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得出灰埠镇工业、土地竞争力稍微逊色,而农业、耕地、人口三大竞争力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综合五大竞争力因素,分析得出灰埠镇整体综合竞争力在高安市各乡、镇、管委会中排名前五。可见在高安市域范围内,灰埠与其它各乡镇比较而言竞争力较强。
交通规划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更是影响城镇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快捷、高效、安全、舒适的交通网络,能促进城镇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合理布局。
灰埠目前对外交通主要以公路为主,省道黄付公路贯穿镇域,串联镇区、荷山、塘下、铜塘、银树、凤岭等行政村,成为灰埠镇城乡发展的主要轴线,同时也是灰
埠镇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县道杨太线南北穿越镇域,向北通过卢圩大桥与杨圩镇相连,向南至太阳镇。
1、铁路
沪昆高速铁路南北向穿越灰埠镇域西部,经过沙洲、锦州两个行政村,向北至高安,并在高安设站(图为沪昆高铁灰埠段的照片)。
2、公路
规划基本形成以省道、县道为主干线,乡、村道为支线,干支相连,城乡通达,快捷便利的公路网络。
(1)公路干网:主要由省道、县道构成,中间由乡、村道连接,形成"两横两纵"的主干网络。
"两横":即省道黄付公路(二级公路);由黄沙岗镇进入灰埠镇至相城镇。境内路段:荷山村--镇区--碧山村--塘下村--铜塘村--银树村--凤岭村。县道杨太线(三级公路);由杨圩镇过卢圩大桥至灰埠镇。境内路段:卢圩--锦州--锦江--小港--镇区。
"两纵":即依托灰埠大桥规划一条北至龙潭镇接320国道、南至太阳镇接樟靖高速互通的县道(二级公路),由龙潭镇过灰埠大桥至灰埠镇再到太阳镇。境内经过镇区、五里村、钧山村。依托花苑大桥规划一条北至杨圩镇接320国道,南至灰埠镇区的县道(二级公路),由杨圩镇过花苑大桥至灰埠镇区。境内经过花苑村、小港村、灰埠镇区。
(2)公路支线
完善乡、村公路网建设,按照"先通达、再通畅、再网化"的原则,加强相临乡、镇之间公路网的联系;提高基层村与中心村、镇区的公路数量和公路等级,发挥中心村的带动作用;同时,全镇184个自然村,实现村村通沥青路,改造断头路,形成村与村之间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
(3)农村公交
规划改造灰埠客运站兼具农村公交首末站功能;规划镇域农村公交线路走向与客流的主流方向一致,以省道、县道为依托,选择串联行政村较多的线路,使农村公交辐射人口达80%以上;规划共设置3条农村公交线路,每条线路长度7-10km,线路总长24.9km,候车亭站距为800-1000米,共设20个候车亭。
农村公交线路走向为:
①号公交线路:农村公交首末站←→灰埠二中←→小港←→梅湖←→锦江←→锦州←→卢圩←→卢圩大桥,线路总长9.5公里。
②号公交线路:农村公交首末站←→黄付公路←→城南区←→塘下←→梅湖←→铜塘←→凤岭,线路总长7.9公里。
③号公交线路:农村公交首末站←→黄付公路←→五里←→团结水库←→钧山,线路总长7.5公里。
3、站场规划
规划按照镇村规模等级结构,结合人口规划和经济发展的特点,有重点、分等级配建客运站及加油站、停车场等静态交通设施,规划镇区建成三级客运站、公交首末站及保养场、货运物流点、加油站、停车场等设施,规划布局和用地规模由镇区建设规划统一安排,各行政村建设候车亭。
历史文化
字门拳
字门拳是江西省汉族传统拳术的一种。此拳源传不详。传说是依鹰蛇搏斗之巧创成。字门拳是一种练拳与练气相结合的拳术,讲究外练手、眼、身、法、步,内练精.气,神。因此,尽管字门拳"文人弱士皆可练习",
但要练好并且能够在散打中应用并不容易。俗话说: "练拳能得法,功效自不差","得法"即正确地掌握基本要领,对初学字门拳的人尤其重要.拳谱曰: "练功者,首练八素也。何谓八素焉,一曰:精神也,二曰:姿势也、三曰:方法也、四曰:身法也、五曰:手眼也、六曰:劲力也,七曰:呼吸也、八曰:节奏也,此皆八要素也"。
在灰埠锦江金家、曹家、王家、谌家等多地就有字门拳的民间高手,因字门拳为偏阴损且神秘的点穴功夫,因此自古以来金家字门拳择徒之严,较为罕见。有 "拜三年、观三年、劳三年",三三得九年,且向师尊发誓终生不可轻易外传,方可开始学习的习俗。拜三年:拜师要拜三年;观三年:观察人品看三年;劳三年:在师傅家打杂三年。
龙舟赛
每年五月初一,参赛龙舟下水训练。按旧俗,龙舟下水前要设坛举祭方可开始
划动。
灰埠镇的龙舟赛场设在锦江,五月初五,方圆几十里的人们早早云集在锦江两岸。开赛时,锣鼓喧天,百舸争流,场面十分壮观。两岸则是喊声震天,掌声雷动,为参赛人助威。
灰埠镇按传统的习俗规定,制好的龙舟和参赛完的龙舟由各祠堂、庙会、龙王会管理,每年从农历四月开始,划龙舟的参赛者所在的"祠堂、庙会、龙王会"便会抬着"龙王爷"(为木雕)到邻里募捐,募捐回来后要将"龙王爷"放置在祠堂当中,由抬龙王的人依次朝"龙王爷"烧香叩拜。各村所募捐的钱和谷物留待端午日龙舟赛时用。
风景名胜
金家古樟
位于灰埠镇锦江金家的古樟树,需十几个成人手联手方可抱住树干,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是国家重点保护树木
水口塔
位于灰埠镇五里谌村,距市区35公里处。为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前建筑,后屡有兴废。清乾隆四十八年(1784年)最后修复。该塔依溪流而建,砖石梁木结构,楼阁式塔体壮丽雅致,四面辽阔舒展,与寮山峙峰相映并美。塔高35.5米,八面七层,层有塔室,每室八面,面面筑拱门。内饰八角形花鸟图案,外缀翠绿色琉璃葫芦宝刹。造型雄浑,气势非凡。
据《五里谌氏族谱》载,原先塔门有梵宇三间,并勒有一副对联:
宝塔玲珑开八面,面面有门,门门沾九天雨露;
文峰突兀起七层,层层是路,路路通万里云霄。
明万历十四年,史学家陈邦瞻曾登览此塔,并赋有五言一首:
古塔森梢外,良辰选胜来。
石门容月入,金顶勒风回。
秋老物华淡,开空眼界开。
凭高无限意,搔首一徘徊。
著名人物
刘恕(宋代文官)
刘恕 (liú shù)[公元1032-1078],字道原,筠州(即今江西高安)人。生于宋仁宗明元年,卒于神宗元丰年,年47岁。《资治通鉴》副主编之一。其父刘涣,精研史学。刘恕亦以史学擅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