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摩陀寨

家乡区县: 福建省上杭县

摩陀寨风景区位于上杭庐丰畲族乡下坊村龙湖东岸,汀江之滨,原称武婆寨,又称摩诃山,距上杭县城12公里处,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由撑篷岩、摩陀寨、五子石、雷打石等组成。

集青山、碧水、奇石、深潭、古寨、庙堂、城墙、炮楼、民俗等为一体,是综合性的旅游景区。

《上杭县志》载:“为县中最古之迹”。整个景区山清水秀,奇岩怪石,丹霞峰林,秀中见狂,粗中有细。有“九鲤过江”、“金猴拜佛”、“蟒蛇出洞”、“武婆守寨”等景点,惟妙惟肖,增添了古城堡的神奇色彩。

北宋天圣五年(公元1017年),当地乡民在此结庐避难,修筑了城墙、石门、石梯、古堡。明朝初年又有比丘尼多人来这里建庵供佛,念经习武,因此,这个地方又叫摩诃寨。清顺治年间重修山寨时易名摩陀寨,沿用至今。南宋庆元进士、精于史地学的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一书中,将“武婆寨”列为汀州的九处古迹之一,说明它在当时影响之大。“文革”中,山上寺庙遭到严重破坏,1995年开始修复,并取得一定进展。摩陀寨作为一座设防的古城堡,处处给人一种壁垒森严的感觉。用青石条砌筑的寨门,立于一堵峭壁之上,居高临下,令人望而生畏。至于古人使用的枪炮,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当年客家人与盗寇作斗争的具体情形,也不得而知。但是,徘徊在现存古迹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在开发和保卫这片土地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勇气,感受到他们巨大的创造才能和众志成城、一往无前的精神。

摩陀寨的寺庙也具有一定的规模。据史料记载:到清末为止,总建筑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其中包括真武殿、观音庵大殿、中堂、厢房、比丘尼讲经堂、放生池、练武坪、比武台等。比丘尼开山祖寂圣、寂湘、寂蓉、寂清等人,于明朝初年来这里建观音庵,从此香火不断,全盛时有比丘尼二十多人。到最后一个尼姑还俗,前后经过了二十七世。很可惜,寺庙在“文革”中悉遭破坏,唯一幸免于难的是位于山南的开山祖比丘尼合葬墓塔。该墓塔已作了保护性的维修。

按照地理专家的说法,以丹霞地貌为基本特征的武夷山脉,在闽北浦城崛起以后,由东北向西南延伸,经崇安(即今武夷山市、邵武、泰宁、连城等地,而后进入汀江流域,在长汀、武平、上杭都有不俗的表现,而作为风景点,它在闽西南留下的最后一个杰作,便是上杭的摩陀寨。这里到处都是奇岩怪石,什么“九鲤过江”、“武婆守寨”、“坐井观天”、“田螺上山”、“金猴拜佛”、“蟒蛇出洞”“五子石”,等等,让人目不暇接

到达山脚时,已临近傍晚。下车后,走过一段青石小径,再爬上一级级窄小陡峭的险要石梯,便进入山寨了。山寨地势较缓的地方用城墙围起,城墙全用青石砌成,长达三四百米,历经岁月的沧桑,已斑斑驳驳,墙面长满青苔。

踩着落叶铺成的青石小道往前走数十米,来到望江亭。亭子建在半山石壁上,坐在亭中,俯瞰汀江河,眼前呈现的是一幅让人如痴如醉的山水画。夕阳下,汀江水泛着粼粼的波光,晶晶亮亮。两岸山林耸立,绿树葱茏。江面逾百米,怪石嶙峋。金龟出水、田螺上山、蟒蛇出洞……一块块石头未经人工雕琢,自然天成,栩栩如生。

往西南方向行走,来到普济门,从这道寨门出去,顺着陡峭的石阶往下走,忽闻潺潺流水声,身不由己,循声而去,来到一个石洞。洞口很窄,行至半道,一股清凉之气扑面而来,让人精神为之一振。再往前走,可见一张石凳,石凳上方的那块岩石宛如一口竖形的方井,阳光透过顶上的枝叶,星星点点地从方井散落下来。

不觉天色渐暗,离开时,幽静的山寨传来“嗡嗡”的诵经声,回顾千年古堡摩陀寨,曾经戒备森严的军事古堡,历经近千年的风风雨雨,已变得破败,只有那红瓦白墙的慈莲庵岿然屹立在峭壁之上,似乎在向人们悠悠诉说着远古时的如烟往事

网络营销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sevenxiu

梧桐子个人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07857884.html

秀秀爱吃鱼~吃鱼~鱼~(2015-04-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