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建城以来的历史
开封建城距今已经有2700多年了。春秋时,郑庄公(公元前743——701)为向中原拓展,在今城南的朱仙镇古城村附近筑城,称“启封”,此为开封故城。今开封在春秋时称仪邑,战国时称大梁,今日之开封就是由大梁之地、启封之名演变而来。战国时,魏国为了争霸中原,于魏惠王六年(公元前364年),自安邑迁都大梁,整修城池、开凿鸿沟、发展农业、振兴经济。大梁作为魏国国都历六君140年。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国大将率兵攻魏,引鸿沟水灌大梁,城毁,魏亡。该大梁为浚仪县,与启封县同归砀郡管辖。汉代,为避汉景帝刘启之讳,于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年)该启封县为开封县,属河南郡管辖。魏晋时期,开封县属荥阳郡。十六国时期,列国征战不已,开封归属未变,但均为地方县治。南北朝时期,司州荥阳郡开封县由东晋归属南朝宋,后又归属北魏。魏明帝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开封县划归陈留郡。北魏分裂后,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公元534年)立梁州,辖陈留、开封、阳夏三郡。开封县为开封郡治。北朝周武帝于建德五年(公元576年)占领梁州后,因为梁州临水,该名为汴州,此为开封称汴之始。隋朝继周置汴州不变。隋炀帝开大运河,通济渠由荥阳、泗水经浚仪入淮,连接江南河直达江浙地区。浚仪位居交通枢纽,为其以后的繁荣奠定基础。至此汴州地位日益重要。唐时,唐高宗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于汴州置汴州总管府。唐睿宗延和元年(公元712年),开封县治移入汴州城,与浚仪县同为汴州附郭,原开封县治废。自此,浚仪、开封两县同城而治,并为附郭县守。唐德宗大历十四年(公元799年)永平节度使李勉兼汴州刺史,迁镇于汴州。并于建中二年(公元781年)修筑汴州城及节度使衙署。兴元元年(公元784年)宣武节度使治所从宋州(今商丘)移至汴州。李勉所筑的汴州城规模宏大、坚固宽广,五代和宋的东京里城就是在他所筑基础之上加固而成,也就是今天开封城的雏形。五代时期,因为北方屡次遭受战乱,全国政治和经济中心开始向东南转移。开封位于汴水之边,得交通之利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四朝相继定都于汴,号称东京(梁时称东都),置开封府。后周世宗显德三年(公元956年)增筑开封外城,进行城市规划、拓宽道路、植树掘井、修盖凉棚,为以后北宋时期开封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北宋建立,仍然以东京为都城,置开封府,开始了开封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当时东京有城墙三道,汴水、金水河、蔡河、五丈河穿城而过。城内街道以四条御街(路)为主,纵横交错。三十三座建筑坚固、装饰华丽的桥梁将水陆河道交织在一起,使东京虽然处于北国却是极具江南水乡景色。陆上车骑轿马络绎不绝,水道中舟楫相接,沿街店铺林立,商业繁荣各色人等熙熙攘攘,成为当时国际上著名的大都会。金人占领东京以后,于金熹宗天会八年(公元1130年)改东京为汴京。天会十五年(公元137年)设汴京路开封府,路、府治所均设于开封。海陵王贞元元年(公1153年)立汴京为南京,改汴京路为南京路。金宣宗贞佑二年(公元1214年)因金受到蒙古威胁,迁都南京,对南京城垣、街道、宫殿进行修整,城市经济也有了一定的起色,但是外城的许多地方已经变成耕地,内城中很多繁华区域也失去了往日的景象。元太宗四年(公元1232年),设立河南江北行中书省,下辖南京路,开封任然为省、路治所。至此,开封由全国的中心城市下降为中原省会。元世宗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改南京路为汴梁路。元末刘福通率领农民起义军于韩宋龙凤四年(公元1358年)攻占汴梁,仍改为东京开封府,并且定都于此,一年后败走安丰。开封复为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及汴梁路治所。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汴梁路为开封府,将开封县并入祥符县。至此,开封、祥符二县合并为一。又置河南中书分省,开封为省治。清代,继明代设置,开封仍为省、府、县治所在。中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府改道,撤开封府,祥符县改名为开封县,属豫东道,为省会。民国十六年废道。民国十八年成立开封市,市、县同城不相属,翌年撤市。民国二十一年8月设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七年6月,日军占领开封,省会迁往豫西。民国三十四年8月,日本投降,民国政府恢复开封建制。1948年6月,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攻克开封,因为战略需要,随即撤离开封。童年10月24日,开封第二次解放,成立开封特别市。四、建国以后开封的历史1949年河南省人民政府于开封成立。1950年10月,省会迁往郑州,开封为省直辖市。1955年郑州专区专员公署改名为开封专区专员公署(简称开封专区),驻地由郑州迁往开封。1983年实行市带县体制,撤销开封专区。开封市下辖开封、杞县、兰考、尉氏、通许5县。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