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晋县工笔画产业发展情况

家乡区县: 邢台市宁晋县

宁晋工笔画最早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了上千人的工笔画队伍。2009年全县工笔画产业总产值超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县完成工笔画产值6000多万元。  工笔画产业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从事工笔画创作、临摹人员近4000人,其中全国和省、市、县级书画会员近500人,他们分布在全县10个乡镇的50多个村,汇集工笔画作者5人以上的画室近200个,从业队伍庞大、人员集中。
宁晋工笔画作品种类主要有传统仕女、现代人物、工笔花鸟、佛像等,创作人员中的代表人物有郑增科、刘振波、杨欣勇、谷敬敏、徐志勇、赵艳飞等百余位。他们的作品多次参加各级文博会和展览并获奖,个人出版画册数十种,多人次作品入编国家级书画辞书辞典,并在各类书刊发表,多人作品在全国大赛上获奖,如:郑增科作品《红楼梦》人物获中国国际艺术博览会金奖,青年画家刘振波作品也屡获大奖。
宁晋工笔画具备一定的销售市场网络基础。据统计,宁晋县每年创作工笔画作品上万件,主要销往北京、天津、山东、广东、江苏、新疆等省市乃至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在北京、天津工笔画市场,宁晋工笔画被称为“河北派”,占据着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在北京琉璃厂和潘家园两大市场,来自宁晋的工笔画作品占销售总量的80%以上。部分精品力作被一些国家领导人、博物馆和个人收藏家收藏,企事业单位、公司团体也将工笔画作为珍贵礼品赠送外国友人。
面临的发展机遇
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已把宁晋县定为工笔画产业基地。邢台市也提出要发展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文化经济,提升文化软实力,并将宁晋工笔画产业写进了邢台市打造“五区、一带、一地”的文化产业整体规划中。宁晋县将发展工笔画产业作为重要内容,并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给工笔画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
2009年宁晋县分别在邢台和石家庄成功举办了宁晋工笔画展,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09年12月全省县域文化产业经验交流会在石家庄召开,并观摩了宁晋工笔画,与会人员对宁晋工笔画给予充分肯定,会后众多现实派人来宁学习观摩。2010年1月,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林凡,常务副会长王天胜、副会长萧玉田等人来宁调研工笔画产业,并授予宁晋河渠镇“中国工笔画学会河渠培训基地”、“中国工笔画学会河北写生基地”,学会会长林凡书写了“中国工笔画之乡”的大幅牌匾。中国工笔画学会还和我县达成意向定期来宁指导工笔画创作,培训新人。2010年3月,宁晋工笔画产业发展基地被河北省列为30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这一切一切都给宁晋工笔画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
工笔画产业发展基础和经营模式
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化运作模式的助推。宁晋县积极做好市场推介、提升作品品味和作者知名度工作,努力把工笔画做大做强,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一是加强交流推介。鼓励和号召创作人员更多地走出去,与外地名家交流。举办各种工笔画大型展览20余次。中央电视台、河北电视台、河北日报、河北经济日报、燕赵都市报等多家国家和省级主流媒体对宁晋工笔画进行了专题报道。二是加强协作联合。与省内外院校或专业研究机构建立协作关系,引进技术和人才,积极搞好工笔画的研究、创新和市场开发等工作。河北画院将宁晋作为帮扶对象,派出资深专家、画家对宁晋从业者进行业务辅导等。三是成立营销公司。通过进一步引导和规范提升,培育打造一批公司带头人,组建发展工笔画产业公司,形成公司 基地的“产供销”一条龙模式。已成立了宁晋县古丁桥工笔画发展中心和宁晋县工笔画制作销售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开辟了工笔画一条街,目前已有20余家销售门店入驻营业,而且目前发展势头良好;我们还还开设了宁晋工笔画网络销售平台,借助现代科技推介宁晋工笔画,展示宁晋形象并拓展市场。
工笔画产业发展目标按照建设文化强省战略的要求,立足宁晋工笔画发展实际,制订了工笔画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以郑增科、刘振波、杨欣勇等为代表的100多人创作骨干群体为依托,以工笔画艺术学校为载体,经过3至5年的努力,打造2万人左右的从业队伍;以30个工笔画特色专业村为依托,以5个工笔画产业公司为“龙头”, 3年后使工笔画产业总产值达到3亿元,将宁晋真正打造成“中国工笔画之乡”、河北乃至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李倩茹(2015-04-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