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钟岳(1674~1748),清代官员。字东长,号悔庐。今东昌府区人。邓基哲子。自幼性情淳朴,颖敏过人,于书无所不读,孜孜不倦。对于《周易》和《礼记》,更有较缜密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参加顺天府乡试。六十年(1721年)登进士第,以一甲第一名头名状元,入翰林院供职。雍正元年(1723年)充任江南副考官。四年(1726年),起任江苏学政。七年(1729年),以少詹学士任广东学政,不久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雍正十一年(1733年)迁礼部右侍郎,并充一统志总裁,不久转左侍郎。后又降为太长寺卿。乾隆元年(1736年)督浙江学政。到浙江后,又授以通政司参议。四年(1739年),再任浙江学政。七年(1742年)又晋升为礼部右侍郎,九年(1744年)转左。甲子到丁卯曾两充江南正考官。十三年(1749年)曾随皇帝御驾东巡。
邓钟岳一生沉浮宦海,历经不少波折。他平生为人刚直断厚,谨慎守礼,并乐于扶植后进,劝学励品,不汲汲于名利之争。因此人们对他倍加赞许。他任江苏学政时,曾刊印《近思录》和《白鹿洞规》等书,以阐述宋代性理学者朱熹的学礼,教诲求学的士人。任礼部侍郎时,以清廉自持,屏谢一切无谓的陈规旧习。他按照伊串先生当年的分年读书法教授诸生研读经学,亲自面试,认真督理。他对所应尊崇的礼乐仪注也十分重视,迭次奏请循古法,不容紊乱。又论为政之道第一要正风俗,杜邪恶。他的建议得到皇帝的赞许和采纳。
邓钟岳操行方正,既不阿权附势,也不随众苟同。他所举荐的人,如左都御史梅谷成,通政使雷宏,都是名闻当世的正直人物。在浙江时,他常训谕诸生说:"耻"字是明辨羞恶之心的关键,象谄附势要,标榜权贵,无谓的歌颂,因小事而使亲骨肉边为仇隙等作为,还讲什么耻呢。如果按照小学集注的外篇一条去体察认识,那就明白了许多道理,心平气和,绝对做不出不规矩的事来了。
邓钟岳一生酷爱书法,少年时已练就一笔好字。相传当年邓钟岳进京赶考,殿试结束,名列前茅。主考大人将前十名的优秀答卷呈送皇上,请皇上钦定状元、榜眼、探花。康熙看过邓钟岳的考卷,觉得他的文章并非特别出色,但那一笔字写的特别出众。老皇帝登极60年,满朝文武、学士文人写好字的可说是车载斗量,但是真要找一名能好过邓钟岳的还真没有。行上越看越爱,提起御笔,在邓钟岳的卷子上批了八个字:"文章平平,字压天下。"并点了他头名状元。至今其"飞笔点云脚"、"南使求书"、"和尚骗字"等故事,仍流传于聊城民见,他的不少墨宝留存至今。
邓钟岳对父母侍奉尽礼。因父亲有病,厌恶烟草气味,他为此终身不染吸烟陋习。其孝行谨持,为乡里称赞。卒年74岁,著有《知非录》一卷,《寒香阁诗集》四卷、《文集》四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