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寺景点

家乡区县: 江苏省天宁区

照壁

大门对面的照壁上的"龙城象教"四个大字就是当年乾隆六下江南第三次来到天宁寺时亲笔题写的。“龙城”是常州的别称,“象教”便是指的佛教。当年佛祖释迦牟尼升天后其弟子为了怀念佛祖和传播佛法,以木刻上释迦牟尼佛像,以佛的形象教化僧众和善男信女。乾隆皇帝肯定了天宁寺的法规严谨,是东南沿海著名的佛教禅宗道场,题词含有褒扬奖掖之意,称颂天宁寺为常州的一方净土。
天宁寺
天宁寺
千手千眼四面观音

跨进山门,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站立在莲花座上的千手千眼四面观音。它高4米,全部以香樟木雕凿,贴上金箔。这种布局,在其他寺院是少有的。为什么要在山门殿塑这尊“四面观音”呢?因为观音对众人不分贵贱尊卑,一视同仁,又因她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有求必应,所以特别受人喜爱。把她供奉在这里,使人们从前后左右都能看到他,以遂心存喜悦,祈求吉祥的心愿。
天王殿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天王殿”,这么大的天王殿在全国是屈指可数的。它高达23米多,面积790平方米。这檐下的巨匾“天王殿”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书写的。上方还有“不二法门”的砖刻,由清代翰林院编修、晚清洋务派先驱、吴县书法家冯桂芬所书。进入到天王殿内迎面的这一尊就是弥勒佛像,他袒胸露腹,笑容可掬,令人感到慈祥亲切,顿生欢快之情。再看这殿后的韦驮菩萨。他手中的兵器叫降魔杵,又叫宝杵,面向大雄宝殿,他是看护寺院的守门神。这殿堂两边的四尊巨大的彩色塑像就是护持佛法的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这里的四大天王像,素以高大威严,神采威武而著称。每尊高达7.8米,连同神台高9.1米,为国内寺院同类塑像中少见。
罗汉砖刻

穿过“田”字形大院,现在我们来到了大雄宝殿前。请看两侧的墙上,嵌砌着罗汉砖刻图像,共有518幅。它线条流畅,表情可掬,刀法工细,构图不凡,始刻于清嘉庆三年(1798年)。刚才我们在罗汉堂所看到的五百罗汉,就是仿照这两侧壁上的青砖刻像拓本塑造的。在十年动乱期间,人们用石灰把这古典珍品覆盖,才得以完整地保存到现在。
日晷

这两块集天文科学、考古研究和实用于一体的石板称为“日晷”,是测量季节和时间的,距今已有180多年历史了。目前我国现存的古代日晷中,采取这样的形制,是绝无仅有的。“精确度相当高,可与北京时间接轨”。原先的两块日晷,一块在抗战期间被日寇毁坏,另一块因年代久远,风雨剥蚀,早已模糊不清。现在的这两块日晷是在寺院修复后期,经上海天文台研究人员精心勘测设计,于1991年按原样复制成的。
大雄宝殿

现在我们来到的主殿就是大雄宝殿,殿顶重檐九脊,高25.8米,进深28米,面阔26.4米,铁力木大柱高约30米,是全寺最大的佛殿。整个大殿建筑具有众多的砖雕饰件,这是天宁寺的一大特点,为江南其他寺院所不及。大雄宝殿的正脊和戗脊,几乎全是用砖雕饰件嵌砌而成,以专门定制的砖雕,打磨雕凿出多种人物、飞禽、花卉等图像,风格纤细典雅,形象生动传神。这些饰件都采取中间镂空的“透雕工艺”,既科学地减轻了屋面负荷,又能减弱风力。上端配有“倒挂花篮”和“卦络”,体现出富丽华贵的宫殿装饰风格,其细微有致的结构,充分反映了江南砖雕的特色。
天宁寺大雄宝殿
天宁寺大雄宝殿
天宁寺的木雕古朴瑰丽,鬼斧神工。殿上三尊大佛下六角型的“须弥座”,又名“金刚座”、“莲花座”。这些佛像前的底座和悬吊在空中的琉璃灯,佛像的供桌等大型木雕作品形成系列,金碧闪耀,气派非凡,烘托出清净佛地的神圣氛围。须弥座呈双束腰形,高达3米,周长5.2米,各有11层花瓣。第一层大花瓣是神佛,第二层是禽兽,第三层是花卉等等。从整个大殿的木雕来看,他们雕刻精美,造型华丽,其内容之广,气派之大,堪称江南寺院之最,给人以巧夺天工的艺术享受。
玉佛殿

过了大雄宝殿来到玉佛殿。这是江南寺庙中不可多见的一大特色。这里的玉佛,均由佛国缅甸请回的。天宁寺从1990年3月到1995年12月,先后从缅甸请回玉佛15尊,其中,分赠给武进大林寺、溧阳报恩寺、无锡崇庆庵各一尊,现有12尊玉佛。天宁寺有3尊大型卧像玉佛,我们眼前的这尊卧佛长达5.3米,重12吨,另两尊长3.8米。卧佛是佛祖80岁涅槃时的形象,这种卧式称作“吉祥卧”。卧像雕刻精美,面容宁静慈祥,两眼微合,从容自在,没有丝毫痛苦的感觉,艺术再现了释迦牟尼佛进入涅槃时的神态。
美食推荐

天宁寺素斋是有历史传统的,各地香客到此朝山进香,游客来瞻仰游览,每每喜欢在此用膳,一来是趁做佛事之际,宴请亲朋好友、品尝佛门齐味,以表欢聚志喜之情,也是虔诚祝愿之意;二来变换变换口味,或合家共餐,或亲朋相聚,不失为一种流行时尚。尤其是酷热暑天,人们厌烦晕腥油腻,而素斋多数是豆制品,鲜蔬瓜果和香菇、木耳、发菜等山珍海藻,佐以香油烹制,入口清淡,香味可口,加上佛地清净庄严,环境雅致,一年光
江南明珠 常州天宁宝塔
江南明珠 常州天宁宝塔
顾几次,调剂生活情趣,满足好奇心理,确是一件赏心乐事。 为顺应经济发展,改善消费格局,促进旅游事业,充实饮食文化,增强寺庙创收自养能力,天宁寺于1988年恢复开设了“如意素斋馆”,馆址设在山门东侧,既有寺庙建筑的古朴庄重,又具现代装修的时代气派,馆内一副抱柱联描绘得令人神往:“金碧耀琳宫,习静清斋,入门如意;宽闲临福地,延年益寿,到此加餐。”联为邑人著名书法家、诗人钱小山撰题,情景交融,对仗工整,僧俗共赏,读来心旷神怡。馆内餐室可分可隔,可同时接待百余人就餐。素食有宫素、民素、佛素之分,宫素是古代帝王将相聚宴时的素膳;现代民素、佛素中许多品种已跻身名菜之列,这里的厨师大多是在上海玉佛寺和镇江金山寺素菜馆培训的,能烹调40多种具有传统特色的佛门素斋和常州地方风味的佳肴。这里的素斋具有佛门色彩的如“佛光普照”,以金黄的栗子为主,象征佛光,盘周配以碧绿鲜嫩的菜心,赭色的香菇,黄色的杏仁,色彩纷呈,入口酥软鲜美,香味扑鼻;还有“延年益寿”、“招财纳宝”、“恭喜发财”、“五谷丰登”等祝颂吉祥康乐的各色菜肴;精心制作的元宝、佛手、寿桃,色、香、形俱佳,被人们视为精巧的“工艺品”而深受中外宾客的喜爱。 这里特别要提到常州传统物产――乌塌菜。由于它的叶片状如金钱,植株葱绿而富有生气,因而习惯叫它“金钱菜”,以遂四季顺利,吉祥如意的心愿。当时天宁寺主持素斋膳堂的当家人,顺应人们的这种心理需要,使三伏酷暑季节也能让客人吃到这种“金钱菜”而成为一种拿手好菜。他们与一河之隔的桃园村(今桃园新村地段)的菜农,有一个无须签订合同的“君子协定”――每年寒冬腊月,要为寺里提供几千斤乌塌菜,由炊事员洗净晾干后,存进装满大半“七石缸”豆油的大容器里,不让乌塌菜“透气”,到第二年大伏天拿出来,供香客施主来寺做佛事,或宴请客人吃素斋时,作为一道稀有名菜。试想,“伏缺”季节的炎炎盛暑,叶菜并不多,竟能吃到“金钱菜”,清凉爽口之余,使人自然联想到那白雪皑皑的冬日景象,自觉凉意顿生,情趣倍增,能不令人开怀吗?由此可见,天宁寺当年的素斋,是多么讲究、多么精心,其苦心设计、服务宾客的经营之道,是何等的周到细心啊。

morningleo(2015-04-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