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前海 ,生于厦门,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影视艺术)教授,他指出,中国最美的校园,不是厦门大学,不是武汉大学,不是清华大学,而是:
----东莞理工学院----
微博正文:
厦门。从集美大桥出发,沿着滨海路,到演武大桥,可以说,是厦门最美的地段了。
这一段,厦门美得精致,美得有层次。当然,也正是这一段,厦门非大气之城,也显露了出来。房子太拥挤了,让人联想起多少年前有钱的没钱的有势的没势的一古脑挤在广场上看电影,或者你到某个出名景点,游客疯涌的景观。
新走与重走厦门的几个校园,回到东莞理工学院,才发现东莞理工学院的校园设计的独特确实高出其他高校许多,是中国不可多见的景观设计优秀之作。
厦门大学与武汉大学号称中国最美的大学,再加上清华大学吧。东莞理工,知者廖廖,但是,它景观设计的卓尔不群,其气质与气派,这些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大学,相形见绌。为何?
东莞理工学院的建筑设计理念是现代精神的。且直抵核心吧,最重要的一点,对建筑主体性认知的高明与理性(非常感性的校园环境与非常理性的建筑理念)。建筑理念实践着现代哲学的“主体间性”,或者说,主体的交互、交换。
在上述所讲的任何一间名牌大学,都可以找到一个中国传统精神传统文化的痕迹:一个学校,只有一个主体。厦门大学的风景,被新建的那座主大楼破坏殆尽(那地方,原来是一条多么优美的林荫道,老树华叶,枝干参天)。它是那么高大,校园内的其他建筑只能俯首称臣。复旦大学的那座新行政大楼也是这种思维复制。它校园狭小,想不出破解的方法,于是,建设一座宏大的建筑,里面安置多个部门、多种功能,于是,一个巨无霸产生了。巨无霸将其他院系的位置、地位从空间上彻底打压。我还到厦门理工学院看了看,它走得更远,做得更加的过份,所有的建筑,围成一个半圆,众星拱月般,供奉着行政大楼;这样的建筑思路,跟一般的县市将政府大楼盖成无比的宏阔,别无二致;广州大学也是这样;广州大学城里的大学校园设计要么是门面体的,你第一眼就震慑于它的主楼,它是个门面,像故宫群落中的天安门,要么是刚才说的星拱月体的。
东莞理工学院卓尔不群在于:没有哪一座建筑可以是称自己代表了其他的建筑。沿着校道,你会发现一个又一个的主体,它们是道路走到某一个关节点的主体,由于它的出现,其他的建筑成为陪衬或者隐去,同理,只要你再往下走,刚才成为主体的建筑成为陪衬或隐去,新的主体(建筑)出现。在道路的延展中,新主人不断地出现,旧主人不断地退去。这就是现代精神,这就是因为道路延展而产生的“交互主体”,即主体的变换与变化。
校园建筑的一气呵成,且不说校园绿色的随意目遇,且不说道路的弯刀式变幻,且不说顺势而成的山水空间,且不说建筑形态的姿式各异,单就这种现代精神,就足以让中国其他所有大学的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仅仅是过往传统中一部分,却没有现代精神,因而无从创造出新的传统。
正是这种现代精神,成就东莞理工学院成为中国最美的校园。
尽管这里的教学、这里的学术,离中国与世界最好的教学质量与研究水平还很远很远;尽管这个大学非常年轻,年轻到外省人还以为这是所职业大学或独立学院,年轻到它有一小部分老师水平已经不错,却因为没有硕士博士点,使得研究方向无法得到传承;尽管它的有些部门的管理质素令人莫名其妙;尽管其内部装修谈不上一点点的品味;尽管这个学校有待时间的历练与沉积;尽管现在还不知道它能不能成为一所令人向往的大学——
但是,这里的学生,如果能体会到这里建筑的卓尔不群,如果浸染到这种最为宝贵的空间独立与自由感,这种现代交互精神在空间上的物化,或许也能造就自己视界上的远见卓识。
不信者,可以从谷歌卫星地图,键入“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从高空中,一睹其“哲学风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