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历史上名贤辈出,唐代有书法评论家张怀瓘,著有《书断》、《书议》、《书估》等,擅长正、行、草书,书法“正、行可比虞、褚,草欲独步于数百年间”近现代有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著名爱国实业家刘国钧,杰出女教育家吴贻芳,著名剧作家丁西林,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著名文学史家、传记文学家朱东润等。泰州又是具有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城市。南宋抗金,明代抗倭,鸦片战争期间群众抗英,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陈毅三进泰州,新四军黄桥决战,苏中七战七捷,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等重大历史事件也都发生在泰州。还有数百件革命文物收藏在各有关纪念馆。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文物工作,修缮大批文物保护单位。泰州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3处,文物管理机构4个,博物馆2家,纪念馆7家。下面我就介绍两位著名人物。
朱履先
朱履先,原名先志,泰兴县黄桥镇人,清末爱国名士、辛亥革命元老。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后,受慈禧接见,经部试奖给举人,任清新军三十四标管带,驻南京城内杨公井。武昌起义时,新军三十四标在宁响应,与城内保皇军决战,履先受命率部攻打雨花台。
辛亥革命胜利后,升任陆军第二师团师团长授陆军中将衔。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于南京举行首次阅兵,履先任阅兵式总指挥,时年29岁,被誉为“江苏三杰”之一。后响应孙中山号召,率先裁军,为节省国家财力,拒领5万银元裁军费。1913年任南京讲武堂堂长。 袁世凯称帝后,朱履先离开南京,先后到山东桓台,邹县、曲阜,安徽蒙城等地任县长。
“九·一八”事变后返回黄桥,在乡梓为民办事,声望极高,被地方人士尊称为“三大人”。抗战期间,南京汪伪政府曾以“苏北招讨使”、“苏北委员长”等要职,诱其出山,履先遂避之上海,开始阅读《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西行漫记》等书籍,接触革命真理。民国29年回黄桥,正遇新四军东进,朱履先动员地方士绅缴纳抗日救国公粮,协助陈毅、朱克靖参加“海安和谈”,并捐款5万元资助新四军。黄桥决战胜利后,被推选为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参议长。民国32年,由叶飞、朱克靖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期间,履先与革命武装一起打游击,坚持斗争。
解放后,任苏北行署副主任、苏北抗美援朝分会主席、江苏省人民政府委员、省政协委员、省抗美援朝分会副主席。1959年因病逝世,终年75岁。
凌文渊
1876年,凌文渊出生于泰县一个诗书之家,父亲凌绍准是清朝的武秀才,尤擅舞文弄墨。凌文渊受父亲的影响,自幼就喜欢上了丹青。少时苦读力学,入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受业于清道人李瑞清(为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第一任监督)等人,以高材名动诸先生大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春,贵池道台刘世珩被江楚两大府派赴日本考察"大阪第五次国内劝业博览会",因凌文渊对经济深有研究,被选为随行官员。凌文渊在日本的五个月里,除悉心考察农牧、林业、矿务、教育及实业外,并多次与日本书画界名流藤木显良等交往。回国后,凌文渊整理出此行日记四万余言,以《龠盦东游日记》之名,阐述了日本工、农、商、学之状况,为兴办洋务作借鉴。同时,凌文渊参与策划设在南京城北丁家桥的南洋劝业博览会,工作达年余。这次展会颇具规模,展区内有小火车开行,盛况空前。当年鲁迅在绍兴读书时,曾率学生赴宁参加此次劝业会。
宣统元年(1909年),任江苏咨议局议员。应梁启超之邀组织宪政研究会,经汤化龙介绍结识张骞后,投入了张骞发起的立宪运动。
1912年1月,当选为南京临时参议院议员,进入交通系,加入立宪党。
1913年4月,当选民元国会众议院议员。5月,加入梁启超、汤化龙、张骞等人为首的进步党,任党务部文牍副主任。凌文渊的才识为当代名流所器重,在北平期间,凌文渊与蔡元培、章太炎、褚辅成、章士钊、叶恭绰等社会名流也过从甚密,研讨政见以相互砥砺,一以国计民生为当前要务。
1917年8月,梁启超任北京政府财政总长时,凌文渊任财政部参事。
1922年,升任首席参事。8月,凌文渊代署财政部常务次长,9月任常务次长,10月凌文渊兼任全国财政讨论委员会委员,11月、12月凌文渊曾先后两次代理财政总长。
1927年后,当时的北京财团疏通当局,欲以国家资源向法国抵押借款,凌文渊在议会席上慷慨陈词,力予抨击,未果,凌文渊愤然辞职。离开政界后,从事教育及书画艺术,曾任东方绘画协会干事、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教授。他还和郑午昌、张善子等人在上海创办蜜蜂画社。他在上海愚园路的寓所名为"凿冰堂"。
1930年他在家乡修建了隐峰园(位于泰州市人民医院与乔园之间)抗日战争期间,他拒绝出任伪职,曾任北平艺专校长。
1944年5月,于北京逝世。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