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清溪梅烛:好一份对乡愁的深情守望

家乡区县: 江西省丰城市

      无论你想什么办法,过梅烛必须在家!”在石家庄工作的李淑明,每年正月十三,都会接到他老爸这样的“命令”。在这件事上,老爷子固执得不容任何商量。

      李淑明家的传统,缘于丰城市隍城镇清溪村人对梅烛这一民俗千百年来的坚守。在清溪人看来,迎梅烛,比大年三十还重要。事再多再忙,也不能让这千年民俗在这辈人手上被冷落;年轻人有再多外出的理由,也不能丢下千年的传承不管不顾。这不仅仅关系到年俗,关系到一家人的脸面,更关系到清溪人千年来的荣耀。

      这一天,清溪李家300多户,挨家挨户出板凳扛梅烛,祈祷开春风调雨顺四季平安;这一天,十里八村万余人涌向清溪,争睹梅烛盛况,共闹元宵,600多米的梅烛长龙在夜晚蔚为壮观。

      2月12日,下午四点,挂着各地牌照的小轿车,早把清溪村周边空地塞得满满当当。从全国各地返乡的游子和周边村民都涌向清溪村,参加一年一度的清溪梅烛游园活动。

      梅烛又称“板凳龙”,这是清溪村每年正月十三都要举行的民俗盛会。有“才子村”之称的清溪,给板凳龙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梅烛”,意为“梅占花之魁,烛乃光之源”。

      以村中心一口大池塘里的“青莲亭”为圆心,迎梅烛的“前期曲”已展开:池塘一侧的戏台,戏班子锣鼓喧天;池塘正面祠堂,张贴着村民以“清溪”、“梅烛”嵌名题写的春联;更有四名壮汉,抬着一面直径一米多、长达2.7米的大鼓,沿池塘四周游鼓庆贺。

      当晚6时30分,早早吃罢晚饭的村民,就聚拢在池塘周边,一边欣赏着“青莲亭”里的烟花秀,一边等待着看梅烛。

      虔诚地洗过手,点燃安放在竹编灯笼里3支红烛,各家各户的壮小伙,分别扛着自家的板凳灯,来到祠堂前空地“结板”。每块板长约1.8米,村民依各房各族长幼顺序,依次相连,全村300多户,就有300多块板,再加上由民间艺人精心扎制的龙头、龙尾,一条长约600米的板凳龙瞬间活灵活现展示在众人面前。

      游园正式开始。领头的是礼生领队,穿着长衫戴上礼帽,端着礼盘点上檀香,紧随头锣、头灯的是吹吹打打的乐队,再后面是梅烛鼓和篝火。村民舞动着梅烛,在各家各户门口蜿蜒前行,在田野上缓缓蠕动。所到之处,烟花绽放,鞭炮齐鸣。

      当晚,天上落下雪花,村民兴致却丝毫不减。万余观众,站在各家各户高楼欣赏眺望。真是烛光闪闪之处,恰似梅花点点,璀璨夺目,蔚为壮观。

      “我已连续五六年慕名前来摄影,到处是浓得化不开的年俗,美得赏不尽的画面。”丰城摄影人吕志明感叹。

 

 

龚俊敏(2015-04-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