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秋收时节,苗族同胞们就会身着绚丽服饰收割庄稼,老人和妇女则在家中准备酒菜。劳累一天的家人和亲友回来后,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其乐融融。酒足饭饱,老人们便会唱上一两则民族古歌。
古老的歌谣述说着一个民族古老的历史,是苗族流传最久的最完整的史诗,生动地反映了苗族先民对天地、万物及人类起源的解释和人们艰苦奋斗开创人类历史的功绩,充满了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
苗族古歌是苗族古代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歌词内容包罗万象,从宇宙的诞生、人类和物种的起源、开天辟地、初民时期的滔天洪水,到苗族的大迁徙、苗族的古代社会制度和日常生产生活等,成为了苗族古代神话的总汇。古歌主要分为四部分:《开天辟地》、《枫木歌》、《洪水滔天》和《跋山涉水》。其中,《铸日造月》提到冶金技术,反映青铜文化打下的烙印;《砍枫香树》描写里老断案,展现部落联盟时期的社会管理机制……整部史诗以口传心记为传承手段,全诗属五言体结构,押苗韵,长达一万五千余行,塑造了一百多位有名有姓的人物,并充满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诗中大量运用比喻、夸张、排比、拟人、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反映了苗族先民对天地、万物及人类起源的解释和人们艰苦奋斗开创人类历史的功绩,充满了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
其中,尤以王安江歌师为代表的“王安江版苗族古歌”为经典之作,他用大半个人生,以乞讨为生,追寻苗族的古歌旋律,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被人们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守望者。
苗族古歌古词神话大多在鼓社祭、婚丧活动、亲友聚会和节日等场合演唱,演唱者多为中老年人、巫师、歌手等。酒席是演唱古歌的重要场合。演唱时,伴奏乐器有萧筒、芒筒、板凳、分客主双方对坐,采用盘歌形式问答,一唱就是几天几夜甚至十天半月,调子雄壮而苍凉。传承古歌的方式也较严谨,有祖先传授、家庭传授、师徒传授、自学等几种。
苗族的古歌古词神话是一个民族的心灵记忆,不仅是苗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和“经典”,还具有史学、民族学、哲学、人类学等多方面价值。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在清镇,可以完整传唱古歌的只有为数不多的老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