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凤寺又名东山寺,坐落于我市城区东山之上,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系随军征南的24姓创修,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巢凤寺占地1000多平方米,寺中崛起一石,形如凤凰,高3米,长6米,寺因此而得名。
据《安顺府志》记载:“东山......高七十余丈,周围三余里。上建寺。三体三层,中层有岩,大数十围。岩下有洞,外狭中阔,旧传有仙佛居此......半山有古杉二株,大数围,亭亭对峙,秀色参天,数百年物。”
康熙年间,东山巢凤寺曾进行过重建,尔后经历了真、如、性、海、吉、了、宗、传八代和尚,频繁的战乱经常打破古寺的宁静。解放后,在极“左”思想的影响下,东山寺遭多次拆毁,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横扫“四旧”中,整座寺院被夷为平地,只剩下些许的断井颓垣。2006年,东山寺重建,更名巢凤寺。
巢凤寺主体建筑呈西北走向,依山势而建,可分为三级:第一级为天王殿,左右各有钟楼、鼓楼一座,第二级为正殿大雄宝殿,第三级为原藏经阁旧址,现为观光亭。在天王殿与大雄宝殿之间有一空地,巢凤石卧于其间,东西方向辅之以厢房。
据《巢凤石记》记载:“寺因石而兴,寺赖石以名,其石者乃灵物也,得无本寺之魂魄乎!”数百年来,巢凤寺不仅受到百姓的虔诚景仰,香火兴旺,山寺也因此而使诸多历史人物、文化名人为之倾情留恋。
1937年,日军侵华,北平沦陷,1938年初,北平许多高校被迫南迁昆明,著名诗人、文学家、爱国主义战士闻一多先生当时任教的南开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迁至昆明合并为“西南联合大学”。
闻一多先生与南开大学200多名师生一道参加“湘滇黔旅行团”,徒步南下,于4月上旬抵达清镇县城,并游览了东山寺。时值国家、民族内忧外患之际,祖国的名山大川,文物名胜,闻一多触景生情,即景写生,留下了“清镇县东山寺”寺门写生画一幅,其画逼真、笔触刚健,寄托了珍爱祖国苍迈古迹的情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