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庄三宝

家乡区县: 厦门市集美区

黄庄是个古老而美丽的村庄,村内有三宝,分别为“侨”、“桥”、“塘”。虽然它们中大多透着历史的风霜,但故事的背后却颇有余味,很值得我们去细细探索。

黄庄村早期是有名的侨村。清末时期,外出谋生的村民众多。这些海外赤子很能吃苦奋斗,许多人都干出了一番事业。他们身在异乡,心系故土,经常通过同乡会筹集资金寄回家乡,建造村里的公共设施。单侨房就兴建了60多座,后因建设等原因,大部分已被拆除,目前还有20多座。这些侨房屋檐两头全部是流线造型,当年全部采用方形小石柱,强盗无法破墙而入,窗户上还有红砖砌的雨披。虽经百年风雨,但仍保存良好。清末著名的爱国缅甸归侨杜艮住在黄庄,由于他回国后乐善好施,做了大量的好事,皇帝赐他“奉宪大夫”虚职官衔及“乐善好施”牌匾。现村里的杜氏祖祠(挂着慈禧太后御笔“福寿”牌,为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初一赐)与杜氏姐妹豪宅(尚保留一座)。黄庄的古迹也不少,在坑内路口附近,原先有一个观音亭,据说杜艮在那里曾设立赈灾救济站。

黄庄二宝双孔桥。据说早在宋朝时期,它还是座木头桥,清朝康熙38年(1699年)修建成,一座石板桥。它的价值不在于造型,而在于年代和工艺。双孔桥西接深青古驿站,东连灌口凤山祖庙,同深青驿站前面的石板桥外观几乎一致,被当地人称为姐妹桥。所不同的是,黄庄双孔桥的桥石加工更细,合缝更紧,中间迎水桥墩呈船头造型,起了分流、缓冲急水的作用。桥长约十五米,宽两米,上有六条石板,两匹马可并行对跑,但两边的各一块条石早已不知去向,只剩下中间四块条石。更神奇的是,桥墩上居然长出好大一棵小叶榕树,盘根错结,几乎缠满了大半个桥墩,枝叶则几乎覆盖了两个桥洞。

三宝之一的塔仔塘位于黄庄村的南面,历史悠久。人们的追忆是先有塘,后有路(驿道),可见塘的年份是在宋朝之前,现仍保留古塘的堤坝,与后来建的双孔桥相配套,被视为古灌口的水利工程缩影。

塔仔塘目前水面面积仅二十多亩,和历史上的数百亩面积已相距甚远。至今在民间还流传着不少神奇的传说:古时,塘中有田螺精,经常作祟,曾戏弄赶考的举子,危害附近的村民及牲畜,村民谈塘色变。该妖精还发誓要灭绝阳间的生灵,曾传言要百姓送童男童女为祭品供奉,否则将兴洪决堤。百姓恐慌,迫得背井离乡。后来被供奉于凤山祖庙的李二郎清源真君收伏。现在塘边留存一块镇妖石,又名“阿弥石”,1.5尺见方,碑石大多埋入泥土中,只剩下一个1尺多长的碑顶,碑石的四边刻有佛、法、宝等。而被收伏的田螺精的螺壳现放在凤山祖庙案桌上作香炉用。至此,塔仔塘让人恐怖的故事就划上了圆满的记号。

厦门集美专题链接:http://www.wutongzi.com/kan/fujian/jimei.html

个人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yqm0307

个人博客主页:http://blog.sina.com.cn/u/2619511377

杨清梅(2014-05-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