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宁大部地方以小麦为主食,辅以玉米、高梁、糜子、谷子、荞麦及豆类。
城市一般日用三餐,农村农闲时多为两餐,农忙则为三餐。一般早以蒸馍、米汤、凉菜为主,午晚以面条、蒸谟、炒菜为主,兼有包子、饺子等。农村饮食的主要特点是,粮多菜少,干多稀少,咸多甜少,普遍喜食酸辣。区内饮食虽以粗米淡饭足多,但操作历来比较讲究,蒸馍讲究白而软,面条讲究细而长,锅盔讲究厚而酥,煎饼讲究薄柔,各种饭莱一般均讲究配搭、调济,有大体定则,不混煮混炒;杯、盘、碗、碟也讲究清洁美观。共和国后,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饭菜操作更为精细,特别是近10多年来,城乡饮食变化很大,多以白面细米为主,杂粮较少;一般人家在节约的前提下,饭菜讲求操作,注重口味;平日生活比旧社会过年过节吃的还好。
饮料主要以茶为主,多购置花茶、陕青等。喝茶习惯十分昔遍;农家还有自制茶叶的习惯,即在盛夏时,将莫胡梨树叶或果树叶子采摘洗净、蒸熟、晒干即成;北部山区有地椒茶,以端阳节采制为佳。一些老年人多用茶罐熬喝浓茶。现在城市多购买啤酒、汽水及各种易拉罐饮料。酒有烧酒(白酒)、甜酒、啤酒、黄酒4种。黄酒有清浊两种,皆为群众自制.烧酒、甜酒、啤酒多购买饮用。
区内食品种类繁多,主要有蒸食类、烙烤类、水煮类、油炸类、炸炒类。区内主食为馒头、包子、面条等,其中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食品有:
1.细长面 洁白细长,光滑爽口,味道鲜美。细长面加工精细,是农村招待亲友的上等饭。一般选用优粉加淡盐或淡碱水调合,反复搓揉后,擀成薄薄的面张,折叠起来,用刀切细如棉线.长3至4尺入锅煮熟;加浇臊子汤者,称为“臊子面”,浇葱花酸汤者,称为“酸汤面”。臊子汤制作在当地也颇讲究,先用大油炝好辣椒,后用肉丁、萝卜丁、豆腐丁、黄花节、木耳、葱花等,熟油爆炒,加各种佐料,加水成汤,再将油泼辣子放人,颜色鲜红,又称红汤,有的还在汤中打人鸡蛋。细面条煮熟捞到碗中,浇臊子汤,浓香味鲜,香气四溢;若以油炝葱花、辣面,再加盐、醋或陈浆水做成酸辣汤浇细面条,清香诱人,酸辣可口,别是一种风味。此种面条以细长而富有筋力见功.其佳者以筷子搭捞时垫足举臂而不能尽其端,反复挑起而几无一断,且嚼食劲而有味。区内以董志原红汤面最为有名。
2.恰烙面 也叫床子面。将荞面或麦面和团,放人床模内,置于开水锅之上,从床底铁孔压出丝状细面煮熟,佐以荤、素汤食用,或佐以各种调料稍凉后千调食用。荞面恰陷配以羊汤为最鲜美。
3.刀削面 将和好的白面团,拿在锅前,刀削成片,下人开水锅内,浇菜汤或不浇汤用干油、蒜干调食用。
4.浆水面 用青菜、葱花.加少量浆水,做成汤,叫“浆水汤”。浇面条、面片,称为“浆水面”,味酸清凉,为夏季消暑佳品.
5.莱面 将鲜嫩菠菜或苜蓿煮至烂熟,和面粉擀成面条,或搓成条状,煮熟配以佐料食用,别具风味。
6.粘面 用当地特产粘糜子细粉发酵制作的一种粘糕。吃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蒸熟的热糕蘸蜂蜜食用,甜上加甜。另一种是,待热软面冷却后,切成小片用清油炸食;油炸后色泽黄亮,食之津津有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