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中心乌兰察布

家乡区县: 乌兰察布集宁区

乌兰察布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辖11个旗县市区和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物流园区,总面积5.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87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
乌兰察布区位优越,地处环渤海经济圈、自治区沿黄沿线经济带和呼包鄂经济圈结合部,是联接华北、东北、西北三大经济区的交通枢纽,也是中国通往蒙古、俄罗斯和东欧的重要国际通道。市府所在地集宁区距北京330公里,是内蒙古所辖12个盟市中距首都北京最近的地区。境内京包、集二、集张、集通、大准五条铁路纵横交错,京藏、二广两条高速公路和110、208国道以及呼满省际大通道在市内交汇。随着京新高速、准兴运煤专线等一批重大公路项目和乌兰察布支线机场、京呼高速铁路的建成使用,乌兰察布市的区位交通优势将更加显现。2012年,在自治区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撤消了47年的集宁海关获批恢复,集宁出入境检验检疫也同时撤办设局,为我市开展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乌兰察布能源充足、资源丰富,是蒙西电网与华北电网的连接点,是西电东送的大通道,也是发展清洁能源风电的理想场所,目前全市火电装机650万千瓦,风电装机260万千瓦,“十二五”末将成为全区乃至全国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目前全市已发现的矿种有80多种,其中煤炭、铁矿石、钼、铜、石墨、石灰石、莹石、硅藻土储量丰富,开发前景广阔。此外,农畜产品加工、化工、建材、冶金、装备制造等产业已具有一定规模。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薯都”,被中国乳业协会评为“全国牛奶生产十大强市”之一。
“十二五”时期,乌兰察布紧紧抓住新一轮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建设能源、化工、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三个基地”,着力打造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现代化区域性物流中心、区域性草原文化旅游度假中心“三个中心”,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功能定位
现代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乌兰察布市交通发达、区位优越、资源富集、产业基础扎实,发展现代物流业条件得天独厚。
市委、政府审时度势,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物流业振兴和调整的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破除唯资源论、唯政策论和唯条件论,优先发展最具比较优势,最具发展潜力的物流产业,把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崛起的重要突破口,围绕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战略目标,全力推进煤炭、马铃薯、皮革“三个交易中心”建设。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市委政府专门成立了三产与物流工作领导小组,在商务局设立了物流科,组织编制了《乌兰察布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了《乌兰察布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实施意见》,为促进全市物流业发展提供了组织、制度和政策保障。
自治区对乌兰察布发展现代物流业高度重视,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园区视察指导,现场办公。自治区政府专门出台了扶持乌兰察布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倾斜政策,并将乌兰察布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列入自治区“十二五”发展规划,集宁区被列为物流节点城市,批准设立了乌兰察布市综合物流产业园区和集宁现代物流园区两个自治区级重点物流园区。通过近两年的努力,现代物流业作为乌兰察布的一项朝阳产业正在兴起,发展优势日渐显现。
发展思路
“十二五”时期,乌兰察布物流业发展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和向北开放战略机遇,以及促进内蒙古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围绕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总体要求,以煤炭、马铃薯、皮革“三个交易中心”建设为重点,科学编制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网络和服务功能,推进物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优化物流发展环境,促进物流业集聚发展,提升物流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以物流业带动和促进其它产业发展,把乌兰察布市建设成为服务内蒙古,联动京津冀,辐射三北,走向国际,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物流中心。
“十二五”时期,乌兰察布物流业发展目标是:物流业投入累计达到800亿元左右,2015年,货物仓储物流能力达到1.5亿吨左右,实现营业收入1000亿元左右,实现税收30亿元左右。煤炭、马铃薯、皮革“三个交易中心”基本建成,物流业成为全市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极和主导产业,成为引领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通过努力,到2020年,全市物流区域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物流体系基本建成;物流业的组织化、社会化、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物流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与产业发展相配套,整体运行效率显著提高,力争使物流业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长速度,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逐年降低,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逐年提高;力争培育5-8个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大中型综合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和物流节点城市。
区域布局
乌兰察布市立足区位、交通、产业、资源等优势,围绕建设“三个交易中心”,着力构建以集宁、前旗为中心,集宁、兴和为轴线,后旗、丰镇为两翼,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计先进、适度集中、区域互通、协调发展的四大物流区域。
集宁区作为自治区物流节点城市,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加强与环渤海地区各港口、二连浩特口岸的对接,全力推进集宁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对外贸易结算、信息服务、城市配送、汽贸、建材、农畜产品、农资、能源矿产品物流,建成辐射“三北”,连通俄蒙的内陆港和国际物流基地。
兴和县依托准兴重载高速、呼兴运煤专线、集张铁路、G6、G7等道路交通条件和内蒙古丰富的煤炭资源,重点发展煤炭物流,打造自治区煤炭内陆港,逐步建成蒙西及蒙古国煤炭积聚加工基地、京津冀地区动力煤配送基地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煤炭储备基地,力争建成国家级煤炭交易中心。
察右后旗依托集二铁路、集通铁路、G55、省际大通道和特色资源,集中发展煤炭、建材以及皮毛绒肉等农畜产品物流。
丰镇市依托化工产业基础,大力发展重化工、建材、冶金、煤炭等物流。
其他旗县根据立地条件、经济发展需要,建设一批与物流重点区域相配套衔接的物流园区和物流项目。
发展重点
在今后一个时期,乌兰察布市立足实际,大力发展煤炭物流,加快建设以兴和乌兰察布综合物流产业园为核心,以集宁现代物流、察右后旗贲红、丰镇红沙坝煤炭物流项目为重点的煤炭物流园区建设,通过煤炭洗选、混配、集散和深加工,提高煤炭的附加值和综合利用率,改进煤炭交易方式,推进我市煤炭交易中心建设。
积极发展农畜产品物流,依托集宁皮件产业园、察右后旗制革基地,推进皮革交易中心建设;依托集宁现代物流园区农畜产品产业园、察右前旗金汇农产品物流园和即将建设的农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以及马铃薯主产区,推进马铃薯交易中心建设。
积极推进化工物流,围绕丰镇、察右后旗、卓资、兴和等重点化工产业园区建设,整合物流资源,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推动化工物流专业化,形成服务于化工产业基地的物流运输体系。
鼓励发展第三方物流,发展总部经济、会展经济、信息服务等。
加快发展邮政、汽贸、医药、石材等物流,培育形成辐射全区及华北地区重要的特色物流集散中心。
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现代物流体系向农村牧区扩展、辐射的深度和广度,形成农畜产品销售和农牧业生产资料供应的双向物流体系。加大现有市场的升级改造力度,重点完善检测检验、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功能,加强与外埠市场的联合,提高辐射能力和运营效率。加强农牧业生产资料仓储、配送设施建设,完善农牧业生产资料配送体系。支持发展乳制品、牛羊肉、马铃薯和特色蔬菜瓜果等冷链物流,提高鲜活农畜产品冷链物流比重。推动“农批、农超对接”,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农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直接对接,减少农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加强城市配送体系建设,完善配送网络,加快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培育专业化物流配送企业,推广鲜活农产品、副食品、日用消费品、家电和餐饮连锁配送,形成支撑城镇化发展和服务居民生活的物流体系。
努力发展国际物流,依托集宁海关、二连以及正在推进的善丹呼日勒口岸,积极开展进出口贸易,培育国际物流企业,开拓面向俄蒙的煤炭、木材、矿产品等国际物流业务。
园区建设
乌兰察布围绕“三个交易中心”,沿交通干线配套布局了一批重点物流产业园区。以乌兰察布市综合物流产业园、集宁现代物流园区为代表的一批投资规模大、建设起点高、理念先进、功能齐全的物流园区相继开工建设,并已初具规模。
乌兰察布综合物流产业园位于蒙晋冀三省交界,地处兴和县西南16公里,紧临鄂尔多斯、大同、锡林郭勒三大煤炭基地,是西煤东送的必经之地。园区总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为建设“一港四区一中心,四条产业链”。“一港”,即将乌兰察布市综合物流产业园打造成为集煤炭综合物流和加工延伸产业于一体,连通环渤海地区以及天津、秦皇岛、曹妃甸等港口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内陆港。“四区”,即煤炭仓储加工物流区,规划面积58平方公里,其中公路运输加工区43平方公里、铁路运输加工区15平方公里,计划投资100亿元,主要发展煤炭加工、仓储和配送。煤炭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计划投资200亿元,主要包括建设10平方公里以煤炭洗选配送及煤制气、粉煤灰提取氧化铝、金属冶炼、水泥熟料生产为一体的博源集团产业园;建设17平方公里利用自备电厂低廉电价,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机械制造、冶金、化工等产业园区。现代综合物流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计划投资90亿元,主要发展农畜产品、工业品、矿产品等为主的现代综合物流产业。配套服务区,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生活区和行政办公区。“一中心”,即计划投资3亿元,建设总面积4万平方米与综合物流产业园配套的,包括银行、工商、税务、海关、安监、质监、信息交易等机构在内的煤炭交易中心。
“四条产业链”,即构建以煤炭为主,其它能源矿产品等为辅的综合物流产业链;煤气化产业链;煤—电—铝产业链;煤炭—电力—冶金—水泥产业链。通过煤炭洗选,混配、集散和煤炭的深加工,提高煤炭的附加值和综合利用率,改进煤炭交易方式,推进煤炭交易中心建设。
总的目标是,要将乌兰察布综合物流产业园打造成集煤炭综合物流和煤炭加工延伸产业于一体,年煤炭吞吐能力1.8亿吨,煤炭交易额1000亿元以上,实现税收30亿以上,吸纳近2万人就业的煤炭综合物流基地。逐步发展成为内蒙古“西煤东运”的重要节点,成为全国重要的电煤物流基地和电煤价格的“晴雨表”,成为支撑较大区域电力工业发展的枢纽和内蒙古煤炭工业发展的“风向标”,大幅提升内蒙古煤炭在全国煤炭市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使园区成为环渤海地区和沿海港口、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内陆港,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煤炭交易中心。从2010开始,园区已经累计投入资金127.28亿元,进行了大规模的道路、管网、水电、配套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

朱婧依ss(2015-04-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