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县为湖南省邵阳市下辖县,属革命老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国家退耕还林项目重点县。
邵阳县位于湖南省中南部偏西,东邻邵东县、祁东县,南连东安县、新宁县,西接武冈市、隆回县,北抵新邵县和邵阳市区。
邵阳县农产品主要有水稻、辣椒、柑桔、茶油、花生、百合、黄花、生猪、烤烟等;矿藏主要有无烟煤、大理石、石膏石、重晶石、铁、锰、锑及油页岩。
2012年,邵阳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3124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52447万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36640万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14037万元
截至2013年,邵阳县总人口为919500人;汉族占99.6%,其余主要为回族。
邵阳县境,西汉初置昭陵县;汉元始(5年),境内封昭阳侯国。
三国时期,东吴宝鼎元年(266年)改昭阳侯国为昭阳县,与昭陵县同属昭陵郡。
晋代,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改昭陵、昭阳县为邵陵、邵阳县。[1]
南北朝时期,陈并邵陵于邵阳。
邵阳县城区
邵阳县城区(5张)
隋代,开皇十年(590年)废郡,并夫夷、都梁两县入邵阳,移邵阳县治干昭陵故址;隋末析邵阳置武攸。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析置邵陵、建兴两县,后复并邵陵入邵阳,并建兴入武冈。
南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升邵州为宝庆府,邵阳仍为附郭之县。
元、明、清三朝,循宋制。
1949年7月析置邵阳市(县级市);1951年11月析县境东北置邵东、新邵县,邵阳南部和新划入的武冈东部6乡为邵阳县,迁县治于塘渡口,属邵阳专署;1986年属邵阳市。
2012年11月,邵阳县下辖12个镇、10个乡。[3]
分别为:塘渡口镇、白仓镇、金称市镇、塘田市镇、黄亭市镇、长阳铺镇、岩口铺镇、九公桥镇、下花桥镇、谷洲镇、郦家坪镇、五峰铺镇、黄塘乡、小溪市乡、霞塘云乡、长乐乡、蔡桥乡、河伯乡、黄荆乡、诸甲亭乡、罗城乡、金江乡。
(乡镇资料,根据邵阳县人民政府官网首页“乡镇”栏归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