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又名生地,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据《本草纲目》记载'这种植物'以水浸验之,浮者名天黄,半浮半沉者为人黄,沉者名地黄'。故人们都以沉下者为贵,久而久之,遂名为地黄。 分类
地黄可分为生地和熟地两种,《本草纲目》载:地黄生则大寒,而凉血,血热者需用之,熟则微温,而补肾,血衰者需用之。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尤其是熟地,药用'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利耳目、黑须发、通血脉',确系祛病延年之佳品。
性状
怀地黄分为鲜地黄、生地黄和熟地黄熟地黄
(1)鲜地黄:呈纺锤形或条状,长8-24cm,直径2-9cm。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纵皱纹、芽痕、横长皮孔及不规则疤痕。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桔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甜、微苦。
(2)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有的细小,长条状,稍扁而扭曲,长6-12cm,直径3-6cm。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黏性。无臭,味微甜。
(3)熟地黄:为生地黄的炮制加工品,呈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表面乌黑色,有光泽,黏性大。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断面乌黑色,有光泽。无臭,味甜。
性味归经
鲜地黄: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生地黄:甘、寒。归心、肝、肾经。
熟地黄:甘,微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b8d11290102vs8f.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