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招商引资、项目带动、民营经济、外向发展为主题,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主线,以改革开放、自主创新、体制创新为动力,以优化投资环境、突破制约瓶颈、主攻薄弱环节为重点,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壮大主导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奋力打造盐城高档牛仔布用纱专业镇。围绕“产业集群化、工业园区化、企业集团化、环保标准化”发展思路,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达到经济总量迅速增长、质量效益不断提高的目的,使工业经济成为镇域经济 增长的重要支撑、扩大就业的主要载体、财政增收的主体来源,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
基本原则
根据该镇工业发展现状,在今年几年乃至到2020年,工业经济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利用外资为主原则。外资企业拥有资金、信息、技术和市场等诸多方面优势,是工业经济增长的爆发力所在,要依托现有外资企业开展辐射招商,围绕主导产业引进兴建一批外资项目,打造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外资工业园。同时,要坚持利用外资和全民创业双轮驱动战略,鼓励群众围绕外资企业配套,兴办各类创业项目,壮大工业经济,实现强镇富民同步提速。
二是突出招商选资原则。在加强园区建设,提升承载能力的同时,把招商选资作为重中之重,围绕产业发展定位,招选“外、高、新、大”项目,采取产业招商、配套招商、打包招商等多种形式,确保快速引进投资项目,加快产业集群形成。
三是推进结构调整升级原则。经过前一阶段快速发展,目前已进入了重大战略发展机遇期,产业结构开始进入战略性调整升级阶段,要坚持在发展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产业结构从纺织为主向纺织和机械电子产业并重调整,纺织产业重心从以纺为主向高档牛仔布用纱和服装家纺转移,在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中保持快速发展。
四是坚持高技术产业优先原则。发展高技术产业是产业升级的主要路径之一,着力引进兴办技术含量高的机械电子类新兴产业项目,主动接受大市区主导产业辐射,打造盐城汽车、机械产业配套基地的后花园和重要的物流服务中心。同时兼顾传统产业,要以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使二者相互结合和促进。
战略定位
1、以开放型经济为取向,坚持引进外资、高新技术大项目,建设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外资工业园,利用外资规模、总量、质量、技术含量和产品国际化水平跻身苏北第一方阵。
2、围绕现有主导产业提档升级,打造盐城市高档牛仔布用纱专业镇。
3、主动接受盐城市区产业辐射,大力发展机械电子产业,建设盐城汽车配件生产基地,培植新的产业增长极。
4、依托农业资源基地优势,做强食品加工产业,建设出口导向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工业化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工业发展现状
多年来,盘湾镇坚持以工兴镇战略,强势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矢志打造盐城利用外资第一镇。截至2007年,全镇共审批外资项目12个,建成、投产外资项目4个,在建外资项目3个,实际利用外资达4000万美元,其中,2007年实际到账外资1010万美元,外贸出口供货额2000万美元。随着外资项目的建设,以外资工业集中区为主体十里工业长廊初步建成。2007年,全镇工业经济主营业务收入15.5亿元,同比增40.07%;利润总额6.3亿元,同比增54.37%;实现工业增加值4.45亿元,同比增24%,占镇域经济总量53.3%,工业经济已具主体地位,年末确定定报企业17户,初步形成以纺织为主体,机械、食品为羽翼的工业经济体系。
优劣势分析
1、优势分析
(1)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全镇现有纺织企业24家,目前具备年轧花能力1万吨,生产细纱2万吨,浆纱300万米,织布600万米,缫丝300吨,年产服装100万件。以纺织业为主导产业的工业经济,对财政贡献份额在70%左右。
(2)载体建设拉开序幕。2003年规划建设的外资(工业)集中区,总面积10600亩,一期工程3000亩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到位,入园企业达27个,形成以东部纺织、中部机械、西部食品的三个产业集聚。二期工程1500亩的机械电子产业园、500亩的全民创业园已完成规划,进入启动建设阶段,项目承载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3)产业升级即将破题。由印尼马大里国际公司投资的纺织企业、台湾王田公司投资兴建的纺机企业,引领纺织、纺机产业潮流,兴阳公司生产的高支纱、高档家纺占居产业高端市场,随着香港裕丰集团、利兴强集团两个优势项目建成投产,将形成近60台气流纺、10万锭紧密纺生产规模。
(4)区位优势日益凸显。随着沿海高速及盐城北绕城高速公路青墩互通建成,外资工业集中区距高速公路南北两个入口分别为6公里和9公里。紧邻盐城市区,与市经济开发区同在市区中心点辐射半径内;产业辐射效应逐渐显现,机械电子产业正迅速成长。
2、劣势分析
(1)工业总体规模仍然偏小。企业规模、生产装备和产品市场参差不齐,以主导产业纺织业为例,存在五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在规模上,规模较大企业和家庭作坊式小企业并存,既有投资4000万美元的兴阳纺织公司等一批规模较大的纺织企业,又有资产只有几万元的家庭小织布企业;二是在装备上,先进的和落后的并存,既有像兴阳公司全部采用日本、瑞士、德国等精良装备的企业,也有使用淘汰的52英寸小织机的小作坊;三是在产品结构上,高低档次并存,既有以生产80支精纺特纺纱及高档家纺为主的外资企业,也有面向低端市场的传统家纺坯布产品;四是在市场销售上,内销外销并存,既有以外向出口为主的外资企业,也有全部内销的一般企业;五是在产业链条上,各环节生产能力不够均衡,目前轧花和纺纱产能较大,织布、成衣生产相对不足,纺机生产刚起步,产业还没有达到基本配套。
(2)技术力量薄弱,人才缺乏。企业职工文化素质偏低,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少,难以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3)信息化工业的拉动作用不明显。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范围小,水平低,多数企业对信息技术认识不够,积极性不高,全镇只有少数工业企业重视利用网络获取市场信息,进行产品宣传,信息化的效能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4)资金制约矛盾突出,多数企业积累不足,负债率较高,再加上生产和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直接融资比例较小,造成资金紧张,致使一些企业经营困难,发展后劲不足,从而影响整个工业发展。
新农村建设
盘湾镇南沃村是盐城市22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有2860个常住人口,1200个流动人口,耕地面积近5000亩。通过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先后兴办了32个工业企业,其中外资企业4个,被县命名为外资特色村。2007年实现三业总产值5亿元,村内工业企业对镇财政的贡献额突破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00元,近70%的劳动力在企业就业,近70%的收入来源于企业,可望在2009年,群众收入等核心指标能达到全面小康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南沃村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聘请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对南沃村社区布局和建设进行全面规划,核心居区面积500亩,一期工程兴建别墅式公寓108户已全面启动,全部建成后总住户将达1000户,基本形成“就业以企业为主,收入以工资为主,生活以社区为主”的格局。正在施工的是建筑面积2245平方米的创业服务大楼,6月份将完成土建,8月份交付使用。与其配套的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设施也将启动,年内建成,村部与居民集中区的道路、桥梁、广场等公共基础设施均将在年内竣工,呈现出新农村建设的雏形。
@梧桐子@网络营销能力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