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行唐帝国

家乡区县: 石家庄市行唐县

   马铃——“为人子,止于孝”。她用温柔细腻,她用果敢坚毅;她以通情达理,她以孝情孝义,为四个年迈的老人支撑着夕阳无限好的人生黄昏,她,马铃,播下了美德,理应再一次收获荣誉。
  王俊平——她是公公公的拐杖,婆婆的眼睛,丈夫的肩膀,一双儿女停靠的温暖的胸膛。她说:“身为儿媳,受点气辛苦点没什么,老人也不愿意得病,他们受着病魔的折磨,我要用耐心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多么温厚的话语,多么仁爱的担当,中华孝道在这片心灵沃土上蓬勃生长。她就是王俊平。
  刘志英——面对家庭的责任,每个人会以不同的姿态面对它,当厄运接踵而至,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一个弱女子的肩上的时候,刘志英选择了最勇敢的姿态。照顾患病丈夫,她是贤妻;抚养自己的与亲人的10个孩子,她是良母;101岁的婆婆面前,她是50年的陪护和不离不弃的“伴儿”啊。
刘玉香——当责任非得有人承担的时候,刘玉香忽略了自己“远房侄媳妇”的身份。她把“养老送终”这一中国传统的前提演绎到远方的叔——一个抗美援朝的功臣。她的孝行是对中华美德的更深层的诠释。
  张瑞花——古语说:百行以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世间无孝子。但这个为三位老人尽孝的农妇,不论行,不论迹,不论情,不论理,她都是当之无愧的典范。
   陈金秀——她忍受着丧夫之痛,用执着的坚持续写着亲情的高洁,她用简单的言行描绘着善良的蓬勃,一个朴实的年近古稀的老人,47年里,与婆婆相依相守,对婆婆至亲至爱,她已经给子孙做出了榜样,她理应赢得属于对她的尊敬。
  范兰荣——老天给了她残障的眼睛,她用它来探索幸福。为了一个聋、一个傻的儿子,一个七八岁的孙子艰难的寻找幸福。她的身子佝偻着,那是责任的大山压在她背上,支撑着百岁婆婆的晚年幸福。这个75岁的老人——范兰荣,她的腰弯着,但是她的人格顶天立地。
  杨卫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社会高度文明的象征。没有那近100位老人,杨卫华的生活可能要安逸得多,没有杨卫华,那近百位老人的生活会怎样?我们也许无法猜测。她以高尚的情怀,人类的大爱,使得这些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终。她,杨卫华,她有百位父母,因为老人们亲切的叫她“闺女”。
  袁洛便——如山的责任,似水的柔情。“母亲活到100岁,是我做儿子的荣耀,也是我的福气。”如果人间子女都能这样想,你猜,我们的社会会是什么样?朴实的话语传达出一个孝子所有的温柔与细腻,他是“久病床前无孝子”的反面教材,他就是65岁的袁洛便。
 高树峰——青山有幸埋忠骨,烈士何憾感孝心。有这么一个人,他接了父亲的班,成了一名守墓人。子承父业,薪尽火传。他承继的是一种饮水思源,忠义相传的民族传统,同时,他把孝道演绎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盖书秀——德高为师,艺精是范。在工作上,她兢兢业业是人师;生活中,她慈爱孝悌做垂范。她,盖书秀,伺候卧病在床的婆婆26年。
  靳静——一个少妇用她瘦弱的肩膀扛起一片天,让一个家庭倍感温暖。有了她,没有走不出的困顿,有了她,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她是有精神疾患的婆婆的良医和灵药,她让在外打工的丈夫心里安,她的任劳任怨、孝情孝义让丈夫也泪流满面。

听说浮夸能治病(2015-04-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