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护国寺:南岳行宫巡礼
护国寺雄踞于仙岳山巅,原为丁仙观,故仙岳山又名丁仙山,观以山名。
相传东晋青阳县令丁令威,原名尚威,以曾任县令又称“令威”。因深慕道术,弃官修真于辽东灵墟山。后云游来到醴陵,登山远眺,只见渌江如带,群山绕廓,林木葱郁,风光如画。因爱此地山水佳绝,筑观在山顶潜心修炼,终于得道成仙驾鹤飞升,“丁仙山”因此得名,其修炼处就被叫作“丁仙观”。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道士姚安禅以观宇年久失修而重建,其时尚存石坛等遗迹,传说是一巨石上风化自泐有“仙岳山、王仙、章仙、如来佛”等字迹。时距晋已过一千多年。
据《醴陵丁氏族谱》载,丁氏居醴始祖丁宣,东晋咸和三年(328)曾任醴陵县令,而丁令威是其叔父,兄弟共有八人。因览叔父“升仙遗迹,若有所感”,遂于“解组”(罢职)后卜宅定居于醴陵。由此看来则丁令威又实有其人。但“得道飞升”,只能以传说或神话来看待。据说城北寨子岭一名“白鹤岭”,也是有人曾见“丁仙”乘鹤立于姜岭之左而得名,后来此处建了“白鹤观”,成为“渌江八景”之一名曰“白鹤晴岚”的由来。
清光绪年间(1875-1908),丁仙观又已废圮,邑人李继光募资于其址建药王宫,共祀药王与丁仙。民国二十一至二十三年(1932-1934),邑人刘运熹等倡募改建为“南岳行宫”。规模壮丽,建筑布局、神像雕塑均仿南岳,并附祀药王、丁仙如故。建成后游人香客如云,誉遍湘东,为醴陵各类神祠之冠。后因无人管理,风雨摧残,到“文革”前,宫观荡然无存,仅遗败壁几堵。
1986-2001年间,信徒捐款集资新建“护国寺”于此地。入山门凡三进,前为天王殿,中为圣帝殿,后为大雄宝殿。前殿左侧复建有丁仙观,“丁仙观”石刻门额为原观遗物,大雄宝殿左侧“石坛”巨石犹存。
仙岳山海拔351.9米,为环醴群山最高峰。1988年,醴陵市广播电视台在山顶建立发射塔,直插云天,为仙山又添一景。
仙岳山西北延脉为西山,又名靖兴山。为仙山公园范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