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沿袭至今的风俗

家乡区县: 江苏省太仓市

在太仓,如果哪家要办喜事了,家里的亲戚和周围的邻居都要提前一两天去主人家里帮忙,准备婚宴的菜肴,这被称为“落作”。虽然如今很多城里人都到酒店里办酒席了,但这种风俗在农村仍然很普遍。  陆健德介绍,经过考证,发现“落作”这个风俗只有在太仓才有,周边的昆山和常熟都没有,更不要说在全国其它地方了。

  而要说到“落作”风俗可以追溯的源头,陆健德介绍,提到“落作”就不得不提到《金瓶梅》这部小说,在这部小说里曾多次提到过这个词。因为“落作”的说法是太仓独有,这也成为学术界认为《金瓶梅》是太仓籍文学家王世贞所著的证据之一,并且一直在争论着。

  太仓人在年初一的早晨都要吃酒酿小团子,就是将糯米粉做成的小丸子与酒酿加糖一起煮。酒酿小团子有个雅号叫“百岁圆”,吃小团子寓意着可以长命百岁。据说,这一风俗也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

  另外,时至今日,像掸檐尘、吃青团、放撑门葱等古老习俗依然在太仓广泛流传。

  哪些风俗已不复存在

  历史是一条长河,缓缓流淌的过程中,有些风俗一直流传了下来,有些风俗却随着长河的流逝停留在了某个河岸,被岁月所封存。

  家住梅园社区的王阿婆今年已经81岁,老人说,在她小时候,每年在正月十五这一天有“走三桥“的风俗。“走三桥”就是在正月十五当天,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到郊外或村头走过三座桥,来回路线不能重复,比一比谁能最快回到家。老人讲,在走三桥的过程中,一定要偷偷拔一棵菜在左右肩背上轻轻拂两下,这个叫“掼油肩”,可以驱邪免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太仓农村以前还有“照田财”的旧风俗,就是在正月十五的晚上,太仓的庄户人家都要来到自己家种的田边,点燃火把,在田埂和田中奔跑,一边跑一边唱,祈求丰产丰收。

  以前,太仓人在十月初还有“烧寒衣”的风俗。因为十月以后天气变冷,人们怕祖先会缺衣少穿,就要在这一天向祖先焚烧寒衣。

  如今,类似走三桥、照田财、烧寒衣、走六神这类老风俗在太仓已渐渐被遗忘,它只留存在太仓老一代人的记忆里,很多年轻人则连听都没听说过。

  太仓风俗具有典型地域特色

  记者了解到,太仓的民间风俗除了具有吴文化区域共同的特点之外,更具有太仓地区独特的区域特色。比如,每年的七夕节这一天,太仓的姑娘们都要洗头发。据说,在这一天取的河水或井水是圣水,用圣水洗发,可以获得圣女的保佑。

  其实,哪怕是在太仓区域内,东西南北中、城镇和乡村,风俗习惯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如太仓城厢镇的居民在每年的正月十五都有吃春卷的风俗,而在其它地方这一习俗并不普遍。

  陆健德将收集来的太仓风俗分成四大类别,即节令风俗、礼仪风俗、生活习俗、文化习俗,涉及到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反映了太仓老百姓多姿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他告诉记者,虽然从动笔到结束只用了半年,但资料的收集却花了10多年的时间。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他走遍了太仓的每一个村,采访了近百位80岁以上的老人。

  陆健德说,民间风俗是一笔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太仓的这些老风俗生动地反映了太仓的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文化底蕴。“整理出版这本书就是想告诉太仓的子子孙孙,太仓曾有这么多特别的风俗文化,要把那些好的风俗一直传承下去,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end-->

陆玲(2015-04-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