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每戡故居
董每戡(1907-1980),原名董华,现代著名戏剧家,三十年代初在上海加入“左翼作家联盟”和著名剧作家田汉一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发表了很多剧作。抗日战争时期,在周恩来直接领导的政治部第三厅工作,后转入教学,同时潜心从事中国戏剧史的研究。著有《每戡剧集》1-5集,等大量戏剧史论著。 故居位于瓯海区潘桥镇横屿头村,建于清中朝,为二进九间合院氏转木结构建筑。正屋通面阔28米。通进深48米,前后有砖砌门台,天井基本保存完好,花园·围墙仅存残迹,踏跺·石鼓·柱础尚有残存。200年列为瓯海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许松年故居
许松年(1767-1827),字蓉隽,号乐山,瑞安城光人,清嘉庆·道光年间东南水师名将。他自幼习文练武,身材高大魁梧,尤其喜欢骑射,十七岁应童子试,以第一名入痒。二十岁乡试,中武科举人第五名,二十二岁参军入营,骁勇善战,屡建战功,由千总·参将·总兵而升授广东陆路提督,旋调任福建水师提督。 故居位于瑞安市城关镇水心街24号。建于清嘉庆至道光年间,坐北朝南,由门厅·正厅·厢房·主楼等组合院士居民,门厅面阔五间27米,进深六间14米, 抬梁穿斗式构架,有前后廊,重檐硬山造。正厅前和主楼前后各设有天井。故居建筑面积大,布局规整,楼宇高敞,装饰精致,是具有较高历史·艺术价值的地方历史名人建筑。2003年列为瑞安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项骧故居
项骧(1879-1944),字伟臣,号微尘,瑞安城关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经济学硕士,后回国参加留学生统考,名列第一,遂得“洋状元”之称誉,授职编修。他曾三度聘任财政部次长兼盐务署署长与全国盐务稽核所总办,亲自拟定金本位制度,对中国货币制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为人清廉自持、公私分明,且学识渊博,精通中外古今,善于诗文、书法、擅长治史,喜好把外国古典名著译成中国旧体诗,曾翻译过莎士比亚的凯撒史诗,著有《太平天国史》等等。
故居在瑞安市城关镇草堂巷46号,坐北朝南,为洋式两层楼房,民国初期砖木混合结构建筑。自南至北,一次有台门、天井、左右厢楼、正楼。正楼面阔五间21米,进深一间3米,硬山顶,小青瓦屋面。2003年列为瑞安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林损
林损(1890—1940)国学大师。字公铎,又字攻渎,浙江瑞安(归温州市管辖)人。著作有《伦理正名论》、《政理古微》、《中庸通义》、《老子通义》、《辨墨》、《中国文学讲授发端》、《文学要略》、《永嘉学派通论》等数十种,大都未刊。
方介堪(1901—1987),篆刻家。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全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中日兰亭书会名誉顾问。原名文榘,字宣浙,号介庵。后改名岩,字介堪,以字行,别署玉篆楼。祖上世居泰顺,威同问祖父中秀才后,举家迁到温州。父冠英,写得一手董其昌的行楷,民国初年,在五马街经营字画。方介堪生来性近翰墨,少时跟父亲写字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