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文化三自”,离不开的话题就是文化侵略。文化侵略的实质就是改变被侵略国家的文化认同感,进而认同他们的文化,淡漠甚至扭曲自己国家的文化。美国就是以“三片”执行文化侵袭的:通过土豆片(麦当劳、肯德基)的风靡,让美国的饮食文化占领市场;通过电影大片的传递,最直接形象地灌输“美利坚精神”;通过微机芯片的使用,美国文化和意识形态潜意识地辐射世界各个角落。为何有人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为何情人节、圣诞节比中秋节、七夕节更受欢迎?这正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正在被侵略的结果。西化思维之所以在中国会有市场,是因为一些国人丧失了文化自信,从而把漏洞很多的西方文化奉为圭臬。如果中国人能够认清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具足了发自内心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就不会陷入对西方的盲目崇拜,“西化”、“分化”的图谋将会自讨无趣,不攻自退。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电影是这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代表,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特点。2012年,中国电影取得170.7亿元票房,成为全球电影第二大市场,但是一方面,中国电影的对外传播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极不相称,中国电影输出相对滞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远远落后于以欧洲文化和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强势文化。另一方面,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中国当代文化自身缺乏足够定力,模仿、照搬之风盛行,文化模式被歪曲、降格、肢解。”中国电影要承担文化建设的当代使命,通过实践“文化三自”,打造属于自己特色的电影作品,形成属于自己的电影文化,这些文化也就是属于这个国家的文化。
“电影交流的意义就在于‘互相讲故事’,传播各自的世界观,了解对方的内心,从而达到情感和文化的沟通。”这是沃尔特·迪斯尼影视制作公司执行副总裁杰森·里德的立身名言。中国电影现在不能再把文化产业的研究仅仅变成一种放弃文化内容的经济学研究,文化产业自身的属性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关注它的文化内容。今年以来,《泰囧》《致青春》《中国合伙人》等电影获得高票房,就是因为这些电影通过“文化自觉”表现现实社会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体现人文关怀,获得观众共鸣
文化自觉带动文化自信,历史上的唐宋时期,正是由于具有文化自信,不仅自身创造了文明的辉煌,也成为周边国家学习的对象。文化自信是不排除外来文化影响的,能从他人的文化中吸取养料,除是自信的表现,更是强身健体所需。中国历史的辉煌,当今的蓬勃生机和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为中国电影的繁荣兴盛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和广阔舞台。中国电影要抓住机遇,用“开放包容的胸怀”传播传统的文化价值观,传播社会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显示时代感和都市文化。
文化自信催生文化自强。何谓“强”?“就是要使我们的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强大的活力创造力、强大的实力竞争力”。电影是承载文化责任、民族价值最重要的载体,就像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所言“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个国家的电影能走多远,这个国家的价值观就能走多远,这个国家就能走多远。”在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的过程中,不应该只有经济指标和票房指标,我们在赚钱的同时,中国电影要学会吸收、借鉴、融合,在坚守我们的文化立场和民族品格的基础上创新,努力构建和谐价值体系,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精神,要输出中华民族文化,用文化去影响全世界。
今天,置身全球化复杂语境的中国电影,有必要反思自己的传播理念和表达方式,要通过实践这种自觉、自信和自强,倡导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从而实现电影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表达权与话语权。让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让民族文化素质显着提高,让中华民族的文化成为一种国粹,一种经典,一种习惯。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