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 关汉卿 元代伍仁村人,号已斋叟,约生于金末,卒于宋亡(1279年)之后,其祖上世代为官,他曾任太医院尹。汉卿幼年勤奋好学,过目成诵,善诗赋。县试名列榜首,后赴中都应试,因考官作梗而不第。从此认清官场腐败,不屑仕途。约元成宗元贞年间,只身移居大都(今北京),与杂剧作家白朴、赵子祥等组织领导了杂剧作家团体一玉京书会,结交了杂剧作家杨显之、费君祥,梁退之,散曲作家王和卿,著名杂剧女艺人朱帘秀等。元人熊自得(析津志.名宦传)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元人周德清把他与马志远、白朴、&127;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是元曲作家是最杰出的代表,共创作杂剧60余种,今存《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调风月》、《望江亭》、《单刀会》、《蝴蝶会》、《玉境台》、《金钱池》、《谢天香》、《绯衣梦》、《西蜀梦》、《哭存者》13种,《哭香囊》、《春衫记》、《孟良盗骨》3种仅存残曲。另《鲁斋郎》、《陈母教子》、《五侯宴》、《裴度还带》、《单鞭夺槊》、《西厢记》(第5本)6种,是否为他所作,尚未定论。所作散曲现存套曲10余套,小令50余首。其创作题材十分广泛,大多干预社会,力倡人道,诅咒战争,向往和平,&127;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着意表现人民,特别是下层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搞精神。塑造了窦娥、赵盼儿、王瑞兰、谭记儿等多种典型的妇女形象,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曲词本色而精炼,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关汉卿不仅是一位剧作家,他还非常重视舞台实践,明人臧晋权撰《元曲选.序》中载:“关汉卿辈争挟长技自见,至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这使他掌握了丰富的舞台经验,更加理解和接近广大观众,从而创作质量不断提高,赢得民众受戴。&127;贾仲明补撰《录鬼簿》吊词中赞他“姓名香四大神州,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近人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中评价道“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到了晚年,为推动杂剧发展,关汉卿不顾年老体衰,行程万里,南下杭州、杨州,为杂剧南移作了很大努力。北归故里后,病逝于伍仁村关家园。
关汉卿的作品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而广泛的影响,有些剧目至今盛演不衰,远在百年之前,《窦娥冤》即有法文译本,对东西方的文化交流起了促进作用。1958年,关汉卿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