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梵净山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松桃苗族自治县、印江自治县、江口县交界处,梵净山山门距铜仁市80公里,距省会贵阳460公里。到梵净山旅游,可以选择坐飞机到达铜仁凤凰机场、火车到达铜仁火车站或松桃火车站,汽车经杭瑞高速可到达铜仁客车站、松桃汽车站和江口汽车站,之后均可直接转车到达梵净山。

      梵净山得名于“梵天净土”,原名为“三山谷”,国务院于1978年将其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梵净山成为全球“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的成员单位。梵净山乃“武陵正源,名山之宗”,曾先后荣膺2008年度和2009年度的“中国十大避暑名山”。它还是是全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是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齐名的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梵净山为武陵山脉主峰,海拔2572米,它是西南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梵净山就属楚国“黔中地”,秦朝属“黔中郡”,汉代属“武陵郡”,以后一直是“武陵蛮”崇拜的神山、圣山。由于原始生态保存完好,1982年被联合国列为一级世界生态保护区。梵净山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比如黔金丝猴、珙桐等珍稀物种。风景美丽自然,进入山区完全找不着人工景色的痕迹,其主峰的“蘑菇石”是著名的一道景观。万绿之源的它四季皆美景,春天观山花烂漫,夏天戏飞瀑流泉,秋天赏漫山红叶,冬天游冰雪王国,是旅游不可多得的一个地方。

      梵净山,武陵山脉的主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 梵净山蘑菇石圈保护区网”成员。总面积567平方公里。 梵净山,全境山势雄伟,层峦叠嶂;坡陡谷深,群峰高耸;溪流纵横,飞瀑悬泻;古老地质形成的特殊地质结构,塑造了它千姿百态、峥嵘奇伟的山岳地貌景观。典籍上考证,梵净山唐朝以前称“三山谷”、“辰山”、“思邛山”,明代以后称“梵净山”,“梵净”乃“佛教净界”。梵净山的闻名与开发均起源于佛教,遍及梵净山区的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庞大寺庙群,奠定了梵净山乃著名“古佛道场”的佛教地位,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中唯一的弥勒菩萨道场,佛教文化为苍苍茫茫的梵净山披上一层肃穆而神奇的色彩。梵净山植物类型多样, 森林是梵净山区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资源是其生物资源的核心。它既是生态系统的第一性生产者,又是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枢纽;同时因其特殊的层次结构,形成了动物、微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地。除此之外,梵净山尚有众多低等动物、无脊椎动物类群的研究还未涉及。

     梵净山是“贵州第一名山”,“武陵第一峰”,其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2米,朝拜地--老金顶(梵净山老山)2494米,新金顶(新山)2336 米。梵净山是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斜坡上的第一高峰(相对高度达二千米),它不仅是乌江与沅江的分水岭,而且还是横亘于贵州、重庆、湖南、湖北四省(区)的武陵山脉的最高主峰。

       梵净山具有明显的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特征。本区为多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汇集地,植物种类丰富,古老、孑遗种多,植被类型多样,垂直带谱明显,为我国西部中亚热带山地典型的原生植被保存地。区内高等植物有1000多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珙桐等21种,并发现有大面积的珙桐分布;脊椎动物有38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黔金丝猴等14种,并为黔金丝猴的唯一分布区。 梵净山不仅是珍贵的生物资源库,也是我国历史上佛教名山之一,自然风光奇特,人文历史遗迹保存较多。

        梵净山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空气不干燥,四季无风沙,年平均气温15.3℃。其中,最热的七月下旬,平均气温为24℃,最冷的一月上旬,平均气温是4.6℃。降水季节都集中在5-10月份,游客若在此时出游,梵净山上气候多变,应带上雨伞和较厚的衣裳。

       

      

风雷(2015-04-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