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益斋,在清同治年间参加科举考试中了“秀才”。 秀才是经过童子试、乡试、县试、府试、院试后才获得到入学资格的。获得“秀才”资格,是进入士大夫阶层的最低门坎。成为秀才即代表有了“功名”在身,在地方上受到一定的尊重,还有多种特权。例如:免除差徭,见知县时不用下跪,知县不可以随意对其用刑,遇公事可直接禀见知县等等。杨益斋在以后进一步补廪(lǐn)上考未成,也就相当于现在大学本科再考级研究生时没中的情况下,改为专攻医学、医术,立志用医术、医道为民众解除疾患与痛苦。
杨益斋,收藏医书很多,潜心好学,每本都有批阅手迹,小字密密麻麻。学习中,他理论结合实际,医道日益长进,声望越来越高,当地人后来都尊称他为“杨大先生” 或“杨大爹爹”。
“杨大先生”,虽然是名闻千里之外的医界高手,但他却念念不忘穷人的疾苦。山上的十字街,有诸多贫困户居住,棚子矮小,低头才能进去。杨益斋经常出入其间,冬天不怕严寒,夏天不畏烈日。他为这些贫困户的患者看病,一律免费,甚至连买药也不让他们花钱。
杨大先生细心诊断,往往手到病除。有些人得了绝症、奇症,他也能妙手回春地将他们治好。据盱眙县志记载:有一位王老太患“隔食病”,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食道癌”,在他精心地用中药调理后,竞神奇地将其治愈后,一直活到70多岁。城里有名张氏身怀六甲,在分娩前一个多月,因其举手从高处拿篮子时用力过猛,当即感到疼痛不已,难以忍受。张家人火速请来杨大先生,哀求救命。杨医师搭脉、问诊、察颜观色后,当即吩咐她的家人搬出厅堂里所有器物,然后让他的家人在地上遍洒铜钱两吊,再让病人一个一个地将铜钱拾起,不许任何家人代劳。张家人先是担心张母一次次弯腰拾铜钱,会对孕妇身体有碍,但是看张母疼痛难忍,也只能让张母遵照杨大杨大先生说的办法去做了。说来真也神奇,张母在一个个拾钱的过程中便疼痛逐渐减轻,铜钱拾完后疼痛感也就基本消失了。随后,杨大先生又开一副保胎药让她煎服,并医嘱好好卧床休息几天就会愈全合的。三天过后,张氏果然便一点疼痛都没有了。张家母子安然无恙,感谢不尽地给杨大爹爹送去谢礼,可杨大爹爹一点也没有收,还留下张氏和她的先生在家吃了一顿午饭。
1930年3月,一生跨越清代和民国两个历史时期的盱眙名医杨益斋去世。杨益斋以神奇的医术和医德竭力为广大百姓送医送药、解除疾痛的事迹,在方圆数百里世代相传的同时,他那优良的医术和医德自然也毫无保留地传给了子孙。
据《盱眙县志》记载,杨益斋之子也是医生,但名气不大。但是其孙——杨淑涵,却是得了祖父之真传,继续将祖上的医术、医德进行了发扬广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