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陵又称三陵陵墓、温窑灵台位于河北邯郸县与永年县西北交界处,紫山东麓的丘陵地带,距邯郸市区20公里,属三陵乡境内,有5座较为集中的陵丘,它们相距不过2至3公里,其中,在邯郸县境内共三大墓丘,从东至西编号为1、2、3号;另两座在永年县,编号为4、5号,它们是中国战国时期七雄之一赵国的帝王陵寝,称其为赵王陵,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河北省乃至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王陵。被誉为"东方的金字塔"。
此陵墓依山而建,气势恢宏,虽经2300多年的风雨侵蚀和社会人为损坏,地面建筑只存遗址和碎砖烂瓦,但其整个陵台、陵墓封土、墓台、神道等保存十分完整。
赵王陵,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北省邯郸县与永年县的西北部交界处,邯郸县西北丘陵地带,距邯郸市区20公里。是中国战国七雄之一赵国的帝王陵寝,是河北省乃至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王陵。
此陵墓依山而建,气势恢宏,虽经2000多年的风雨侵蚀和社会人为损坏,地面建筑只存遗址和碎砖烂瓦,但其整个陵台、陵墓封土、墓台、神道等保存十分完整。2000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王陵由五座较为集中的陵墓组成(包括七个墓冢),相距不过2至3公里,其中编号为1—3号陵在邯郸县三乡陵乡,定名为“寺西窖墓群”;4—5号陵在永年县北两岗乡境内,定名为“温窖墓群”。5座王陵均坐西向东,筑有高大的陵台,以自然山丘为基,周围用土石筑成四棱体平台,上置1-2座封土,其中2号和4号陵台上有两座封土,陵台东面筑有斜坡状神道,自下而上直达台上。
一号墓
南北长290 米,东西宽200米,顶部一个神道,长260米,宽60米。顶部一个神道,长260米,宽60米。
二号墓
2号陵位于邯郸县三陵乡陈三陵村西北约1公里处,坐西向东,陵台呈长方形,南北长约230米,东西宽约180米。陵台中部南北并列两座封土,均呈方形覆斗状,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侵蚀,棱角已不明显。后文物部门有关专家进入墓室勘察,发现墓室为凿于山崖内的洞室墓,平面为方形,穹隆顶,边长约10.5米,高17米。
三号墓
南北长180米,东西宽85米,顶部一个墓丘,墓地四周残存用夯土筑成的陵园墙。
四号墓
位于永年县西部界河店乡温窑村西,北近石山,南临河谷,陵台南北172米,东西201米。整座陵台呈方形覆斗状,在台面中部南北并列两大封土堆,南封土堆底径为39×37米,北封土堆底径为43×30米,高约6米。
五号墓
位于永年县温窑村北800米处温窑与张窑村的分水岭上,是五座陵台中最大的一处,陵台南北长340米,东西宽216米,陵台高出地表28米。整座陵台呈长方形覆斗状,封土堆在台面中央,底径为49×47米,残存高度约3米。
2号陵的陵台上有一南一北两座陵墓,北陵曾出土了3件青铜马、1件金牌饰、209片玉片及1件铜铺首;南陵墓的陪葬坑则出土彩绘车4辆,马14匹,车马器大多为青铜制作,多数表面鎏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