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时期(1971至1975年),1971年10月,县内开展“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工业生产立足为农业生产服务,支农工业、“五小”工业有了新发展。期内筹建氮肥厂、腐植酸肥厂等,投入生产的有选炼、化肥、水泥、水泥预制件、玻璃、造纸、木衣夹、五金、胶合板、界板等厂和塘坪一级、贡献滩、六局等小水电站,并产生了经济效益。1975年县工业企业共133个,年产值达2015.95万元,为县工农业总产值的21.22%。其中全民工业企业36个,总产值1574.77万元,为县工业年产值的78.12%;集体工业企业97个,年产值达441.18万元,占县工业产值的21.88%。
“五五”时期(1976至1980年),1976年县工业总产值为2693万元。1977年至1978年,由于“左”的错误思想指导,工业仍处于徘徊缓慢发展的局面。1978年工业产值为3935.63万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内重点工业企业作了扩建,且涌现出乡镇、村队集体兴办工业企业,1980年县工业总产值达4064.53万元,占县工农业产值的34.7%,其中全民工业企业39个,总产值2031.51万元,占县工业产值49.98%;集体工业企业2173个,产值2033.02万元,占县工业产值的50.02%。其中:二轻企业9个,总产值193.54万元,占集体工业产值的9.5%;乡镇工业127个,总产值427.75万元,占集体工业的21.04%;部门工业5个,总产值13.62万元,占集体工业0.7%;村队工业2023个,总产值为1398.11万元,占集体工业的68.77%。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