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旅游-浮梁古县衙

家乡区县: 江西省浮梁县

  浮梁古县衙景区位于瓷都景德镇的北部,景区距离景德镇市区8千米,地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金三角”,长江中游经济区和京九铁路经济带结合部中心地区,其区位优势相当明显。古县衙的建筑具有徽派与赣派相结合的特点,最具特点的是县署里面的楹联,其丰富的内涵,涵盖了封建社会地方官处事方法和原则;红塔又名西塔,“西塔夕照”为历史上著名的昌江八景之一。以贴地瓷砖建设的历史文化长廊,长312米,由216块青花瓷板铺就而成,综述了浮梁的概况以及源远流长的官文化、瓷文化和茶文化,记载了浮梁一千三百多年要事珍闻和浮梁作为瓷都之源的发展历程。千年瓷坛:这是一部经典的陶瓷史诗,展示“瓷都之源”的缩影,是古代浮梁汉族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和伟大成就的象征。景区内有古装照相、乘轿游、县官升堂审案、武士巡游、开城门等项目,同时每年有“祭坛”、“情驻千喜良缘”等活动。

  以景德镇作为圆心点,向周边辐射250公里,则包含了庐山、黄山、武夷山、九华山、三清山、龙虎山、鄱阳湖、千岛湖等“六山两湖”,构成了旅游热点荟萃区和“世界遗产”密集区。形成一个以瓷都景德镇为中心向外辐射的旅游黄金圈。 浮梁古县衙景区属历史文物为核心的景区。浮梁古城建于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古县衙1987年被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千年红塔1959年被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景区以五品古县衙和千年红塔为核心,浓缩了千年古县悠久的人文历史和灿烂的茶瓷文化,被誉为“江南第一衙”。

  五品县衙

浮梁古县衙[2] 为江南唯一保存较完整的清代县衙,也是全国仅存的几处古县衙之一, 1987年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东侧按察院配套,可全面反映封建社会统治体制。

唐朝元和 11年(公元816年),因水灾,迁浮梁县城于现浮梁旧城处,历经唐、宋、元、明、清诸代至民国四年,长达1100余年。在一千多年的历史,浮梁以瓷茶互利、农工商并举的经济格局在各个时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多次被钦点为五品县衙,唐朝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新昌改名为浮梁,为上邑(即五品官衔);县衙内存有一块乾隆33年的“奉旨碑”--- “特调浮梁正堂加五级”;明间背檀坊下书有“钦加同知衔,赏戴花翎权知浮梁事张,毛公建” ,钦赐五品,为中国品位最高的县衙。

现存浮梁古县衙,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距今 170年,占地64495平方米(95亩),规模宏伟,是我国江南唯一保存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衙署,有“中国第一县衙”、“江南第一衙”之美称。现保留中轴线上的照壁、头门、仪门、衙院、大堂、二堂及三堂,基本保持了县衙原有风貌。整座建筑坐北朝南,错落有致,廊道相接,浑然一体,庄严和轻松并存,厚重与俏雅生辉。游历古县衙,在欣赏“奇妙”建筑艺术的同时,也感受到封建衙门官府威严气派。衙署内陈列了古代官服、刑具、十八般兵器、讯杖、官轿、夹棍,“帝制早废,县衙犹存”,“珍贵史迹,进门有益”,游客至此,既可以领略古代衙府的风貌,了解封建社会衙门的历史、政治、文化知识;也可以寓教于乐,过把古代五品知县瘾,置身其中,穿越岁月时空走廊,寓教于游玩之间。

熊梦瑶(2015-05-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