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巴土文化(一)

巴土文化发轫于距今4000余年的原始社会晚期,至清朝中叶始成大观,而对巴土文化进行系统的考察和研究,则是20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的事情。当时,社会历史学界深孚众望的潘光旦、罗常培诸位先生,考察湘鄂川黔边一带的民族问题,方才挑开了巴土文化的神秘面纱。正因巴土文化是如此源远流长,而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又是如此晚近,因而直到目前学术界对这一文化类型的源流、特征和内涵仍缺乏深刻、本原和趋于一致的认识。甚至就是对于“巴土文化”的概念,学者们也是众说纷纭,各执一端。因此,说巴土文化是一种既古老又年轻的文化,是最恰如其分的了。
清江流域是巴土文化的发祥地。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晋书·李特载记》及《太平寰宇记》等古籍记载,4000多年前,廪君蛮巴人的始祖——务相,就出生在今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武落钟离山。务相在“五姓争神”中成为巴族首领,被尊为“廪君”。廪君在此率众沿清江西进,“建夷城而王巴”。夷城其址,以考古学家王善才教授在香炉石的考古发现所佐证,大约即今长阳县西的渔峡口香炉石一带。王善才教授研究认为,长阳就是我国上古“巴方”、“虎方”的中心地区,土家族就是巴人的正宗后裔。周初,巴人参与了武王伐纣的战争,遂正式立国,史称“巴子国”。这是关于巴人最早的也是可信度最高的历史记载。其后,巴人的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豫州蛮、江夏蛮、五水蛮、武陵蛮等,都可见到巴族人生活和跳动的身影。而其间在鄂西、川东一带的峡江流域生活的一支,最终形成了今天遍及湘鄂川渝黔边一带拥有700多万人口的土家族。
古老的巴人及其后裔土家人,豪放剽悍,能歌善舞,在长期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以其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精神,历经数千年的吐故纳新,创造了绚丽多彩、个性独特的巴土文化。
“青山多见巴人迹”。今天,在巴人故里,我们可以真切地体会到这种鲜活的巴风土韵:远古的巴人遗迹,高亢婉转的山歌,古朴清雅的南曲,炽烈淳朴的跳丧舞,情真意切的“哭嫁”,质朴清新的竹枝词……透过历史的记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远古的部落——巴人,一个古老而年轻的民族——土家族,在这里繁衍、奋搏、生生不息。

 

薰衣恋YY(2015-05-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