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南曲-表现形式

南曲唱词常采用主体抒情式,也多有铺叙人物故事的描述体。一般文静优雅,但不难懂,可谓雅俗共赏。例如《秋》一段云:梧桐叶落,正是新秋,金风一起暑气收,惹动离人思乡愁。白云风动,推出峰头;四邻生肃,雁过南楼。海棠带露多娇美,架上芙蓉乱点头,香风阵阵飘桂蕊,篱边黄菊笑悠悠,鸿雁带露翅皆白,霜打梧桐叶转愁。

这些唱段比之乡间歌要雅丽,较之元明散曲要浅俗,一抹秋天的淡愁,引来长串的景物排比,带来一种优美雅静的氛围,平和协调的意境。平俗,但是很美。

“七句半”则较讲究,比如《春》:

春景悠悠,春燕绕春楼。春风吹拂春杨柳。春水池边卧春牛。游春人儿饮春酒。思春佳人动春愁。叫春香你与我高卷春帘,同上春楼。

几乎每一句要嵌进两个“春”字,藏头、居中,使人联想到元曲家贯云石的(清江引)《立春》:五句曲文,“藏头”是金、木、水、火、土,嵌中是五个“春”字,非精心结构不能至此。这种曲子,很可能源自前代散曲之类,因行文曲丽,配上南曲,是颇吸引人的。

另一类系通俗风格的曲文,如《皮金顶灯》,当是乡间小调,用口语白话叙事摹态,别具情味。文写怕老婆的皮金,回家晚了,受到责罚,顶着灯盏跪在踏板上。面对呼呼大睡的老婆,从一更天哀叹到三更天。兹举其三更时追忆新婚时的一段:

听谯楼,冬冬冬,鼓打三更。想起当时做媒的,不该结下这门亲。选定良辰下聘礼,择定吉日去迎亲。前打灯笼火把,后吹喇叭唢呐,离了我家,去到她家。岳父岳母把话答,她说道:我的女儿胆大,自幼不怕爸妈,你娶将回去休要婆婆喳喳。那时节,岳父岳母的话,全然不听他。娶得新人上了轿,前打灯笼火把,后吹喇叭唢呐。离了她家,来到我家,拦下车马,先拜天地,后拜爹妈。二人吃了交杯茶,红罗帐里来坐下。喜她,爱她,偷眼看她。咔嚓!挨了两个嘴巴……

这段唱词,幽默诙谐,活泼风趣,描写紧凑细腻,富于生活气息。像这类段子,给人另一种美感享受,无序的欢快,纷纭的揶揄调谑,赏心乐事,莫此为甚,具有更多的娱乐价值。

薰衣恋YY(2015-05-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