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温州传统文化特征的理解和思考(二)

家乡区县: 浙江省永嘉县

        (二)移民背景和恶劣的生存条件,造就了温州特别能吃苦、特别有创业欲望的“移民文化”特征

        1、移民文化背景,造就了温州人特别能吃苦的地域文化特征 早在距今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晚期,东瓯已有先民生息繁衍。但是到了西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因闽越发兵围东瓯,东瓯食尽,东瓯王广武侯率众举国外迁。此后,温州人就不断迁徙,频繁流动。据史书记载,温州历代取得殿试资格者,祖籍南方者占六成,祖籍北方者占三成,而真正属本地籍者,尚不足一成。对外相对封闭的地形地貌和地理位臵,自古就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社会生态体系,每逢战乱,温州也总能因为交通不便和地理位臵上的偏僻,而成为远离战乱的避难所。据史料记载,温州大规模的移民共有4次:两晋、南朝中原丧乱,百姓南迁,温州吸纳了大量避难百姓;唐、五代大批移民避乱徙温;南宋全国重心南移,温州移民剧增;太平天国期间大批流民迁入温州山区。以上4次大规模移民均与战乱有关。另外,三国时期,温州就曾是吴国的流放之地,宋朝时温州还属于朝廷的轻刑犯流放地。

        在眷土恋乡的中国,移民是不得以而为之的无奈之举,其移民过程必是一路艰辛,沿途坎坷。因此,但凡移民者必须具有能吃苦的基本品格、强烈的求生欲望和改善生活的坚强毅力。而移民温州的又大多是为避战乱和被流放者,他们与一般的移民比,对苦楚具有更强的忍耐力。

        改革开放后,温州人正式依靠这种与生俱来的吃苦精神和对苦难的忍耐力,背上行囊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才赚的千金万银,完成了原始积累。也正式依靠,这种对吃苦的天生忍耐能力和视吃苦为生活常态的特性,使温州既能白天当老板,又能晚上睡地板,进而完成了“富而思进”阶段,实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2、相对恶劣的生存环境,激发了温州人强烈的创业欲望

        一是土地资源短缺,生存空间狭窄。温州背山面海、平原土地奇缺,生存条件恶劣。为拓展生存空间,温州人民早在汉代就开始了围海造地,并开展了一轮又一轮与大海争夺地盘的生死搏斗,大海的凶险,台风暴潮、海溢给温州人民带来了惨重的损失。

        二是交通不便。极其不便的交通阻隔了温州对外的交往和商业往来,特别是明清两代朝廷实行海禁,“片板不得入海”的高压政策和海盗、倭寇的轮番摧残, 更是堵死了温州唯一对外的商路。

         三是人口众多。特别是太平天国期间大批流民迁入温州山区, 导致温州人口激增, 人多地少的矛盾越发突出。改革开放前温州人口达到690 多万, 人均耕地不到半亩。当前,温州常住人口更是达到了800万之多,人均耕地不足0.3亩。

          这种生存压力,促使温州人想方设法改变现状,激发了温州人为求生而创业的强烈冲动。

Panda1994(2015-05-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